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有感
当前位置:首页 检察文化 检察文苑
品读经典,感悟人生 ——《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有感
书籍是人类知识的载体,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古往今来,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不计其数,有赫尔芩“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的谆谆教导,也有高尔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的经典定位,更有毛泽东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指点江山。读书不仅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更会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在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河流中,国学以其独特的地位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带着对国学、对华夏文化的崇敬,我细细品读着《品读国学经典》一书。这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了部分思想深邃、富有文采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从先秦管子《牧民》开篇,到清代《曾国藩家书》收笔,横跨两千多年时间,品读三十六篇经典。全书所著文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各个领域,在解析原文、“走近古人”的过程中重构对文本的理解,把普及性与学术性结合起来,寄托着深厚的人生沉思。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该书第四篇《学而不已,神明自得——读荀子〈劝学〉有感》。荀子《劝学》一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分别从学习在“改变人的素质、提高人的智力方面的重大意义”、“学习的规律问题”、“学习应得内容、态度和方法”、“学习的境界”四个方面,有条理、有层次地阐明了学习的重要性。读了这篇文章让我不禁联想到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明确的指出了,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总书记的讲话一针见血的指出了学习的重要性,这难道仅仅巧合吗?我想说:不是!
读书,是领导干部提升自身修养的需要。古人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之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才能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古往今来,无论国内国外,没有一位伟人是不热爱读书学习的,比如马克思将学习视作自身的生命;列宁遭遇多次的流放与监禁,却从未放松过读书学习……
读书,是领导干部提升执政能力的需要。当今这个时代,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科技进步的变化速度又让我们眼花缭乱,特别是在现今这个知识大爆炸的年代,倘若不能主动接触、学习新的知识,那么必定会被这个时代所淘汰。俗话说“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因此,作为一名领导干部,只有通过学习新的知识才能面对新的挑战,才能为我们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才能更好的做到执政为民。要真正把读书学习当成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工作责任、一种精神追求,自觉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在读书的同时,还要学以致用。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我们要善于将我们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真正将书中的“死道理”变成自身发展的“硬道理”。
当前,全国各地都在认真贯彻学习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把这一活动落实好、抓出成效,领导干部就必须克服自满思想,全面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把作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效凝聚起推动事业发展的强大力量。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精髓与精神实质吃透吃准,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理论与实践有益结合;只有这样,党的群众路线才能指导好实践;只有这样,在实践中群众路线才不会搞变形、弄走样。
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感
国学经典 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感
坤杰 01-11 17:19:38
以下是小编整理分享的关于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感的相关文章,欢迎阅读!!!!
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一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通过诵读国学经典文章,让我在这很美好的春天里感受别一样的情怀。古代的诗人们也写了不少赞美春天的诗呢!我知道不少呢!比如说《咏柳》、《早春》等等。《咏柳》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对于春天的赞美之情,借柳树来抒发春天的美。其中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句是把二月的春风比作了剪刀,多恰当的比喻啊!
我不仅了解了春天的诗歌,而且也学到了不少夏天的诗歌呢!就说《小荷》吧,诗人把初夏到来的时候写的惟妙惟肖。荷花刚开始的时候在诗人笔下变得更美了。 小荷才露尖尖角 就是荷花刚刚开的时候样子。
夜晚来临,月亮也随之出来。让我们来看看诗人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吧。《中秋月》、《关山月》这些都是描写月亮的诗歌。让人感觉到空中皎皎明月的美丽。
总之,诗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这几日我又将《道德经》反复观看数次,觉其精妙之处堪称一绝。《道德经》乃春秋老子所著。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苦县人氏。大约生活在公元前571年至公元前480年,曾经官拜周朝的守藏史,晚年出关赴秦讲学,死于扶风。老子是道教的开山鼻祖,被尊称为 上清真人 太上老君 。
《道德经》全文五千余字,分为两部分,上部分为 道经 ,下部分则为 德经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该书充满了哲理和智慧,它所涉及到的内容包括自然之灾祥、国政之兴衰、植物之枯荣、动物之寿天、家道之祸福以及内圣外王之道、强兵攻战之术、富国安民之法。因此,《道德经》被称为万经之王,老子更是被奉为中国哲学之父。
《道德经》之上篇 道经 开头说: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缴。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在这里,老子破天荒的提出 道 这个概念,他认为 道 即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也可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 道 分有形、无形两种端别。无形,乃天地浑浊初分之元气。有形,则为宇宙众生万物产生之命脉。 无,观于妙。有,观于端。 宇宙万物都是遵循 道 的规律而发展的。 道 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是不可以用语言说明的,而是非常精深奥妙,这就需要无形到有形的一个过程。
《道德经》下篇 德经 则说;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无为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道。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也。 老子在这里说, 道 的属性表现为 德 ,凡是符合于 道 的行为就是 有德 ,反之,则是 无德 。 道 和 德 不可分开,但是又有所区别。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此乃孔德。 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 此乃常德。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此乃玄德。此三德 孔德 常德 玄德 当归属于 上德 ,其合乎与 道 。
阅以其书, 目 心 胸 顿然大开,使人神清气爽,居于 道 德 之上,忽觉尘世之 恶 卑 贱 如泡沫幻影,名利随之,感受于天地正气浑然。万望各位朋友随缘一看,增识广知,无弊于己。其,鄙人已阅过数几十遍,其之不烦、不厌,常观至半径,大呼过瘾!快哉!
《道德经》让我受益匪浅。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 无为 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国学是瑰宝,我们作为大学生,承担者建设中国,富强华夏的历们要在学习生活中学习工学,诵读经典,增长智慧,利用国学,为中华造福。
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二
我的书房中多了一个新成员:《三字经》,那是我特地去新华书店买来为自己 补课 之用的。闲暇之时,随手翻阅,细细品味,其味无穷。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寒假回家,看到读小学的侄儿正在背诵《三字经》,便随手翻阅起来,读后竟爱不释手,感叹自己幼时没能阅读之,真是一个很大的遗憾。《三字经》让我对先人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对作者广博的学识、高深的概括能力和宏观把握能力肃然起敬,为古代教育者独特的教育方法深深折服。
我出身农家,蒙学时期没有师长指点诵读过《三字经》,其实那时家庭也没有条件给我买课外书。高中时被分流到理科班,从此与国学类书籍更加疏远。尽管求学中耳闻过《三字经》及其中的少量名句,但是从来不曾全文通读过。
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源远流长,古国的文明博大精深,浩如烟海。尽管由于作者所处时代的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成书于封建时代的书籍难免会夹带一些封建思想的糟粕,但这并不影响《三字经》成为我们特别是儿童学习中华文化和文明不可多得的入门之书。据资料介绍,《三字经》最初版本是由南宋学者王应麟所作,后来在千百年的流传中,被许多人增补加工,形成了多个版本。《三字经》是中国近800年来流传最广的启蒙读物,还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入儿童道德教育丛书。
《三字经》中一些句子是从古代儒家经典中演化而来的,较好地表达出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思想的精华。许多名言警告,已成为一代又一代人为人、勤学、处事、交友、行为的座右铭。关于为人,如 首孝弟,次见闻 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 关于教子,如 养不教,父之过 , 教不严,师之惰 ,关于劝学,如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苟不学,曷为人 勤有功,戏无益 等,可谓金玉良言。
吸取全面的知识营养,方能成就全面发展的人。从这个角度而言,《三字经》可谓是一块 全营养饴糖 。说它 全营养 ,是因为《三字经》仅一千多字,语言极其简练,内容却非常丰富,包括人生哲理、教子、劝学、常识、道德、礼仪、经书和借鉴等,择其要而去其枝叶,勘称 袖珍而浓缩的百科全书 。比如常识篇,天文地理历史自然艺术生物等等,几乎囊括了当时人们已认识的各类主要知识。说它是 饴糖 ,一是指其 口感 舒适,全文结构谨严,文笔自然流畅,深入浅出,讲求押韵,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儿童包括成人背诵识记;二是指其具有 缓释 功能,对儿童而言,识记后未必能全面理解,却能指导其日后的学习,并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学识的增多逐步理解它;三是指其具有回味丰富的功能,即使对于理解了其内容的成人而言,也是常读常新,百读不厌。
《三字经》作者具有非凡的概括和语言表达能力,这从其对历史的表述中便可见一斑。文中对于中国上下五千年历史的变迁,寥寥三百余字,却集其要点和精华,让人耳目一新,颇有登高远望、一览众山小的感慨。如 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寥寥48个字,却包含了夏商周三代的先后顺序、 三王 所指、三个朝代的开国君王、延续时间,以及从夏朝开始摒弃禅让、王位世袭等丰富的知识。回想自己从小学到大学一直都在学习中国历史,却仍然对于各个朝代先后顺序、重要历史事件、延续时间等颠三倒四或者一知半解,真是感慨万千。
《三字经》虽然重在传道,但是并非枯燥说教,而是结合了大量的历史人物和故事,如孟母三迁,孔融让梨,黄香孝父,孔子拜师,赵普读《论语》,公孙弘抄书,孙敬头悬梁读书,苏秦锥刺股读书,孙康映雪读书等。这让人在学习中添了不少乐趣,也让读者理解为人、处事、求学、交友等的道理有了更为直观的体验。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三字经》还让我深刻地体会到,全面均衡的知识是一个有机整体,割裂开来教授,其作用往往大打折扣;掌握知识的精华,因材施教,并以独特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是一门非常高深的学问。相信你在阅读之后,会比我有更多独到的见解和体会。
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感篇三
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的传统文化瑰宝,传承国学有利于提高民族的文化素质,使人们共享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接受教育,提升境界。
学习国学经典可以提高自己的素养,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学习国学经典让我学会感恩、子曰: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 学生,在家里孝顺父母,在外要敬爱兄长,做事谨慎而诚实,博爱众人,而亲近仁德的人,躬行实践之后有剩余的力量,再去学习《诗》《书》等经典。 通过学习国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总而言之,在古文经典中,古圣先贤把思想、理念、精神中的精髓传承给我们,我们颂读《经典》,能够聆听到圣贤的教诲,对我们是莫大的幸事。学贵力行,圣贤文化的学习,贵在把它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去,才能从中得到真实的利益。诵读国学经典潜移默化地塑造着我们的思想和行为。让优秀的国学经典始终伴随着我们一路向前,让我们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们应遵循古圣先贤的教诲,落实到一言一行中。国学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意识绚丽的奇葩,他的无穷魅力值得我们长久而深入的探究。
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感相关文章:
1。读经典品国学心得体会
2。品味国学经典读后感
3。品读国学经典作文
4。品读国学经典的作文
5。大学生国学经典读后感
【猜您感兴趣】
品读国学经典《论语》有感1000字
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学瑰宝似满天繁星,数不胜数。而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其学说不仅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发展进程,还深刻地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思想和行为模式。
自从进入六年级下学期,我们也开始了对国学经典 《论语》的理解与诵读。孔子是一个伟大的人,他对学生的淳淳教诲,每一句都饱含哲理。我们学的第一句《论语》就是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一句告诉我们:三个人一同走路,这里面一定有可以当我们老师的人。应当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这是最经典的一句。随后我们又学了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明白了世上没有天才,只有肯吸收古人的知识,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才会有学问。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告诫我们要有坦荡的胸怀,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告诉我们不能空想,要付诸学习,而学过的东西必须经过思考,细细咀嚼,才能真正吸收。我最喜欢这一句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能不懂装懂,自欺欺人,这才是明智的表现。这一句在千年后的今天,同样适用,它是一句至理名言。就像老师上完一堂课,假如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就做一些习题巩固;如果我们并没有完全掌握,还有不明白的地方,那我们就不能浑水摸鱼了,应该立刻去请教老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完全掌握老师所讲的知识。当没有人理解自己时,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给你以安慰;当自己排斥别人时,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给你敲响警钟;当自己失信时,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给你教训;当你想要抓住过去的事不放手时, 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给予你提醒
《论语》是孔子的智慧结晶,他将一生的感悟都传给了学生。他的学生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将他的格言收录下来,编成《论语》流传后世,孔子的思想从而传承下来,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对后人起着醒世的作用。想当年,赵普半部《论语》治天下。如今,《论语》走进了我们的课堂,我们前所未有地感到自己的渺小 在至情至性的格言面前,在博大精深的真理面前。三天新学一条《论语》,同时每天复习一遍从前学的几条《论语》,真如孔子所说: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国学经典是中国文学宝库的一朵奇葩。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精粹,一部《论语》,受益终生。
品读国学经典读后感
品读国学经典感悟人生道理
国学博大精深,扪心自问知之甚少,一直以为“国学”只是年老学者们钻在故纸堆里埋首做的文章,通过近段时间的学习,让我对国学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本夏海着的《品读国学经典》匠心独运,选取三十六篇“中华民族最好、最有价值、中国人最诚心、最喜欢阅读”的哲学、历史、文学佳作,上起先秦管仲、孟子,下迄清中末龚自珍、曾国藩,纵横两千多年,囊括为学、为政、为人诸多方面,都是千古传诵的名篇。使我感受到“国学”文化蕴含的厚重传承,虽囫囵吞枣的浅尝学习了一些,但仍感受益非浅。
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华永远值得我们发扬。通过学习国学,可以让人明白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 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
可以在国学经典的丛林中漫步,可以在经典国学的长河里凌波;可以在国学经典的宝库里采撷如花的词语,构筑我心中最美好的教育诗篇;可以用心中的最美的画笔描绘一幅幅山青水绿欢声笑语的画卷;可以用凝重的深情,唱出我心中最优美的教育赞歌——“善政得民财,善教得民心”!国学经典自有一方天地,让思想自由驰骋;国学思想使人美丽,成就清新的高尚人生。把国学精髓运用到工作、生活实际,指导其人生观、价值观,发挥修身养性之功效。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著作中,《论语》一直闪耀着特别的光芒。人们面对着来自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竞争越是激烈,越是需要调整心态,调适与他人的关系。《论语》中娓娓道来,轻轻拂去你心灵的尘土,教会你做人的道理。毕竟,这不是一个人的世界,不管多聪明能干的人,离开他人的帮助,是难有建树作为的。一个人只是一叶“舟”,而众人才是既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水。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
国学经典是传统文化的载体,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国学经典中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自我内心的关系等内容都有着十分系统的论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国学作为中华文明的主要载体,传诵着中华文化的观念文明。它就像一根坚韧纽带,将形形色色、方方面面的中华文明之珠串连在一起,滋润着中华物茁壮成长,展现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使中华民族以特有品质和风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其优秀的思想文化已超越时空界限融入世界文化和现代文明,在国学各个学术流派存在的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充满人文智慧和人生真谛的论述,其敏锐的观察、合理的推定、经验的告诫,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之本,更是一国安邦济世之基。作为中华子孙,我们有责任将中华民族这笔精神财富吸收和传扬。
国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总的来说,孔子的教育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是很有见地的,尽管其教育思想带有很强的阶级色彩,但对于教学方法、教育方法以及一些教育规律方面的阐释还是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的。今后, 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富有成效,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
11-12
品读国学经典
品读国学之“仁”——以德立身,优秀的人品比能力更重要
自孔子倡导“仁”学以来,“仁”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和“恒德”。孔子把“仁”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立业先立德,做事先做人。一名有职业素养的优秀员工做任何事情,都是从做人开始的。
1、爱岗敬业,尊重你的工作岗位
2、仁者爱人,爱是无私的奉献
3、拒绝浮躁,踏实做好在职的每一天
4、知足惜福,学会感恩会让工作更快乐
品读国学之“义”——公正无私,砥砺高尚的职场品格
“义”,是指正当、正直和道义,即“正义之气”。《礼记》曰:“仁以爱之,义以正之。”古人说得很清楚:“仁用以爱人,不在爱我;义用以正我,不在正人。”一名有职业素养的优秀员工应该砥砺自己的德行,努力提高自己的才能,处处体恤他人,不要苛求,因为自己也并不完美。学习国学之“义”可以使企业员工深明大义、公正无私,做一个有一身浩然正气的人。
1、正义在心,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2、公正公开,发挥群众监督作用
3、堂堂正正,不走后门不搞特殊
4、公私分明,杜绝假公济私
品读国学之“礼”——文明有礼,言谈举止展现良好的职业形象
礼是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古人对礼非常重视。孔子说过“不学礼,无以立”的话,“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做一名有职业素养的优秀员工都懂礼、知礼、守礼。有礼的思想、言语和行为,那么企业将是一片和谐祥瑞的景象,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也可以提升企业的文化知名度。
1、谦和有礼,举手投足要从容稳重
2、敬上礼下,不能伤了不能伤了他人的“面子”
3、善于沟通,找到合适的交谈话题
4、懂得倾听,尊重对方的说话欲望
品读国学之“智”——谦虚好学,不断提升职业能力
智者,知也,无所不知也。智者不惑。“仁、义、礼、信”是为人处事的基本原则,而要将这一切联系起来就需要“智”贯穿其中。善思好学是智的具体表现。企业要做大做强,员工必须善思好学。学技术、学管理、学习新的知识。并且要善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防患于未然。这一切都离不开智。
1、天道酬勤,一份付出才能多一份收获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干一行爱一行,
3、专注做事,在工作中心无旁骛
4、学而不怠,每天进步一点点
品读国学之“信”——诚信待人,信誉是职场的信条
“人言为信”。“信”是立身之本、兴业之道。诚信是约定俗成的社会交往准则。人无信则不立,一个人存在于社会之中,不能没有诚信。诚信是一种智慧,不论企业或个人,信
用一旦建立起来,就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力量,成为一种的财富。从某种意义上说,诚信就 蓬勃范文网:品读国学经典_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是一个人的生存资本。
1、一诺千金,言行一致
2、不要为了金钱而抛弃诚信
3、培养你的契约精神,不找任何借口
4、真诚待人,才能赢得信赖
品读国学之“和”——和睦相处,温和友善才有和谐职场
“和”强调“和谐”,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最高境界和最高目标。“和”是宇宙自然、社会人生发生的规律,存在的常态,功能的佳境。“礼用之,和为贵。”优秀员工有和谐的思想和信念,就会做事有原则,说话有分寸,不扯皮不拆台,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创出一个和谐友善的职场。
1、和为贵,学会相互忍让
2、与人为善,多交朋友少树敌人
3、学会分享,把每一点成绩都看成是大家的
4、厚道处世,吃亏是一种福气
这本书开阔了我的眼界,让我觉得老祖宗的文化一直在身边,老祖宗的美德我也可以做到,那一刻让我的全心都充满了激情和希望。语言易懂,哲理明白,对工作很有帮助,内容精辟,接地气,尤其书中的案例故事,仿佛就是曾经过去的自己,倍感亲切。本书字里行间的大智大慧,集结古人思想之精粹与文化之传承,案例解读,讲述在工作中如何做事与做人。
品读国学经典_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范文一:沈阳建筑大学“第三届长廊读书节”
系列活动之
“品读国学,感悟经典”主题活动策划书
主办单位:建筑与规划学院
“品读国学,感悟经典”主题活动计划
一。活动目的
为了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并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使“取法乎上”、阅读经典成为师生们自然的生活状态,从而加深师生文化底蕴,建筑与规划学院分团委组织开展以“品读国学,感悟经典”主题活动。
二。活动主题
品读国学,感悟经典
三。活动单位
建筑与规划学院分团委
四。活动地点与时间
活动时间:10月10日
活动地点:c3教室
五。活
品读国学经典 (豆瓣)
本书是一部品读经典、思考人生的学术随笔集。作者从我国古代文史哲名篇中,选取部分思想深邃、特点鲜明的代表性作品进行解读,在介绍作品内容和文学特色的基础上,通过“知人论史”、“知人论世”,对文章涉及的历史背景、人生际遇、哲学思想等方面进行全方位阐释。文章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涵盖修身、齐家、治国各个领域,基本是采用“解构”与“建构”的写作手法,在解析原文、“走近古人”的过程中重构对文本的理解。对于广大读者特别学习古文经典、汲取人生智慧、提升文化修养,具有指导和启发意义。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品读国学 感悟人生1
品读国学经典 感悟传统魅力
品读国学经典 感悟传统魅力
利辛县永兴学区双龙小学 教师:李坤
联系电话:17719369602
近三年以来,在利辛县教育局倡导下及镇中心校的指导下,我校每年举行了以“品读国学经典,感悟国学魅力”为主题的读书活动,采用活泼有效的阅读策略,引导孩子们熟读、背诵,有机地将读书活动与德育相结合,帮助他们不断地提升自我,完善自我,走出了一条快乐阅读之路。以下为我班在经典诵读活动中的一些做法。
一、每日一句经典国学,亲近经典
“每日一句国学经典”是我班经典诵读活动的一项重要举措。每天15分钟的晨读课,我都给学生介绍一句精选的国学经典,内容出自“四书”“史书”“古文”“诗词”等,学生很喜欢。如在给学生介绍“有志者,事竟成”一句,我先用多媒体出示这个句子,接着让学生读通句子,再了解它的出处——《后汉书·耿弇传》,解释关键词语“志、者、竟、成”,然后让学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有志向的人,做事一定会成功。人生要自己奋斗,在风雨中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理解句意后,我还出示蒲松龄的自勉联“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然后把这两个句子放在画面中,同时配上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从而营造生动逼真的艺术场景,激发学生的丰富情感,让学生充分阅读这两句话。读后,我还要求学生把这两个句子摘抄在专门的笔记本上,并要求他们当天把句子背诵出来,放学回家后再背给家人听。这种做法,使得学生每日都能与经典亲密接触,同时,能将经典词语运用在自己写作中。
二、每周一节经典课堂,感悟经典
我班在每周三上午安排的一节经典诵读课程,是“每日一句经典国学”的拓展和补充。我充分利用好经典课堂,精心安排活动内容,让学生充分领略经典的魅力。
1。复习背诵五句经典。每日一句经典,学生常常背得快,忘得也快,很有必要进行梳理、复习。经典课堂上,我会先让学生回忆一周来学过的五个句子,然后让学生齐读,再随机抽查学生进行背诵,以此达到全部学生能背诵的目的。
2。讲述有关人物故事。每天晨读课时间只有15分钟,而“每日一句经典国学”中涉及到的一些故事却很精彩,很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因此我就利用每周的经典课堂来完成。如“有志者,事竟成”一句,我就在经典课堂上给学生补充了东汉“云台二十八将”——耿弇的故事以及“蒲松龄”自勉联中提到的“破釜沉舟、卧薪尝胆”两个故事,通过实例让学生充分理解句子的意思,最后还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述自己了解的一些有志者的故事,从中明白自己的行为差距和努力方向,真正领略国学经典的魅力。
3。精心设计活动课堂。每周的经典课堂如果千篇一律,学生也会厌倦,所以我精心设计一些活动内容。如喜欢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如果把古诗文诵读有机地寓于各种游戏活动之中,学生一边玩一边读,既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又激发了学生诵读诗文的兴趣,真正达到“润物无声”的效果。
三、每期一次展示活动,激发兴趣
为了展示孩子们学习国学经典的成果,每期期末,我都组织一次全员参与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阅读经典的兴趣。如庆祝“六一”儿童节,举行了“古诗词新唱”晚会,把20多首古诗词的内容和情感,用表演的形式展现出来。本学期,我班全体同学还在学校“庆元旦文艺会演”——《我的梦,中国梦》中表演了《追月》,这个节目把关于月亮的古诗文和现代“飞天梦”编辑成集,孩子们发挥自己的特长,用钢琴独奏、朗诵、独唱、小组唱和舞蹈等形式展现出来,充分展示了本班学生的精神风貌,受到家长和师生们的一致称赞,再一次激发了孩子们学习经典的兴趣。
三年的国学经典诵读,一个个句子、一篇篇诗文的成功背诵,使得孩子们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养成了持之以恒的精神,不知不觉地增强了记忆力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他们的心胸更开阔了,品行也变得更加端正,班级的整体精神风貌也有效地得到了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