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心得 >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送你一匹马》经典读后感10篇

  《送你一匹马》是一本由三毛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2.00元,页数:23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一):那篇叫“简单”的文

  许多人说,身体形式都不重要,境由心生,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三毛

  我几乎是被这样的一个三毛震撼了。这样一个残酷与痛苦的三毛。

  此时的三毛,不再是彼时的那个她。真实是一如往日,但心境早已充满了寂寞与苍凉。她已完成了人生中最惨烈的一场蜕变。她早已经看透了这炎凉世态与无常世事,字里行间透露出看破红尘的沧桑哲思。“明知生是个体,死是个体,但是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她这样说道。我仿佛能够看到,深夜在被黑暗所包围的房中写作的三毛,用最残忍的笔锋完成了对自己几近于苛刻的自剖,以及对社会的无情剖析。

  人本是群居动物,却不得不在这个人吃人的社会中为自己竖起一道高墙。我们时刻戒备,但内心却渴望温暖。于是,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中,孤独,成了我们体内的毒瘤,越变越大,让人窒息。但是孤独并不是人类的本质,在我们作为婴儿呱呱落地的那一刹那,我们本能的因为离开母体而感到恐惧,并嚎啕大哭,而并非是因为所谓的孤独。真正的孤独,是从我们学会思考时开始成长的,并从此将伴随我们一生。经历的岁月沧桑越多,我们的那堵高墙就越高,越厚,但内心深处对温暖的渴望也越加强烈。然后,拯救的人没有出现,我们就会被自己的孤独所吞噬。“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惑不安。“好在有荷西,在三毛即将陷入孤独的漩涡时,在她的身边出现。

  回归正题。那么,真正的人的本质是什么?三毛说,是简单。这点我赞同。我时常希望,周围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嘈杂能够从我的生命中被全部剔除。人际关系的复杂化,常常让人喘不过气来,它使我们的头脑混沌,眼神浑浊。但是在现在,我们发现根本无发摒弃这种劣根,原因有太多:金钱,生活,亲人,工作……常常想到将来,我的生活以及工作都将在这种复杂的阴影下进行,就有种心惊肉跳想要逃脱的念头。

  可我不能。

  我们都不能。

  因为责任。

  “于是,人类顺其自然地受捆绑,衣食住行永无宁日的复杂,人际关系日复一日的纠缠,头脑越变越大,四肢越来越退化,健康丧失,心灵蒙尘。快乐,只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的人才看得见。“这段文字,我看得心慌。我们失去了简单的本质,亦是失去了作为人的灵魂。

  终了,三毛落笔,而我们看见了最残酷的人的悲哀。是她让我看见了,我们已失去了的明净的灵魂。在复杂与喧嚣的尘世中,我们隔着自己内心的高墙,捧着自己的孤独,无声落泪。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二):送你一匹马

  2018年第七部:《送你一匹马》——三毛

  她说:餐厅里那张土黄色的地毯是闷热黄昏午睡时醒来的沉,在温水里慢慢溺死的那种闷。她说:溺死的人,也是在席子下面看不见,好像死的人都会变成很长,盖住了脸总是盖不住脚。她说,她活过了三个月完全没有睡眠的日子,她说:人病了,鬼由心生。这本书写得说不出的琐碎杂乱,看似轻松的语句,却隐约透漏着她的不安与喜怒无常,一种一定要活下去的刻意。你可以切实的感受到,她在熬。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她说,她是为的她的心,而我也只是求不负我心罢了。

  没有在年少时读三毛,不知是该遗憾还是该庆幸。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三):第一次看三毛

  这本随记看了大概有一个月,中间停了好几次。刚开始看的时候感觉一般,并不能理解为何世人如此推崇,欣赏,爱戴她,只是觉得她很与众不同,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渐渐看下来,是在最后几篇文章中感受到她的独特魅力,是个在这样繁杂的尘世中,依旧能保持纯真灵魂的女子,这还不够,她的这样的纯真不仅是让人感受到,也让我反思自己,她真的像一面镜子一样,透过她,看到自己,看到自己充满物质欲的眼,看到自己被快节奏生活赶着走的背影,看不到真实的自己。下一本是《撒哈拉沙漠》。ps。开始选用“读”,“读”三毛,“读书”,但仔细想想,我还算不上是读,“读”要伴随着思考,这点我还很是缺乏,所以还是用“看”较为贴切。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四):遇到一本书也和遇到一个人一样(大力感激美男哥哥的馈赠)

  萌生看这本书的念头,日记本上记得清清楚楚,是在2018年农历年末,2018年1月25日,那天就在我马上要一口气看完《马耳他黑鹰》的时候,忽然袭来一股浓烈的罪恶感。美男哥哥送我的生日礼物,我一本都没看完!何止这次的生日礼物,还包括他之前推荐给我看的很多书,我都不曾在豆瓣上标记“读过”,好些都是读到一半就放下了。我忧桑地想,如果再不去读完一些他送的和推荐的书,明年我的生日是不是就再也收不到他的书了?!于是我决定好好地看完他送的每一本书,先选了这本。

  当我决定从头到尾好好翻看这本书的时候,方才觉得以前都误会三毛了。少年时读书面极窄,接触的散文几乎都是那类喜欢用美词堆砌排比句,浮夸浮躁,形似美而俗,内容空洞乏味的类型,大学以后就不碰了,对散文的印象也依然停留在少年时,于是极其武断地以为散文就是那番模样,包括三毛的。

  我是被这本书开头的《梦里不知身是客》一瞬间折服的,几乎一口气吞完了这本书,对三毛里头提到的两点简直不能同意更多:1、“以求不负我心”。2、“君子之交淡如水”“(我)不在为你们锦上添花的时刻,而在雪中送炭时才能见到的那只手臂和真心。”

  我将“以求不负我心”改为签名,甚至让一位与我并无共同语言的哥哥以为我已找到真爱,我也就乐得开心的逃离了一场不知如何处理的事儿!真是让我更加感激三毛,让我知道了刘墉的这句话。

  过年这几日被一件实实在在地小事折磨地不行,没有出门的能力,更别提娱乐了,有位友人却偏觉得我的事儿没啥大不了,不依不饶非要我出去玩。我拒绝的时候,方才第一次体会“君子之交淡如水”的真谛。恰巧看到三毛关于交友的片段,真是最淳朴的快乐。

  大学时教我们唐宋文学的教授,有次讲到柳永词之美时,曾说“若看完柳永词全集,必得心生厌烦,莺莺燕燕都逃不出一份相似,看柳永词读选集是个不错的选择。”此话曾让全集控的我深不以为然,后来书读得多起来的时候却也不得不承认,就像三毛的散文,所以我打了四星。那些写得越多的作家,越是不能保证篇篇出新,毕竟人很难逃出自己的思维模式。

  然而读此书之所得,已是万分知足。

  以前总有到我家的人看到我的书架问我,“那么多书你都看了吗?好些都还包着塑封呢!”我不喜欢这样的问题,却也难以答出个所以然来。后来渐渐明白,于我而言,很多事都是需要铺垫的。就像书架上那么多我未曾拆封的书,每一本都是我通过各种途径精挑细、认为即使有电子书也是不够的。有些书我也许会很久都不去碰它,但是忽然有一天,我看完了一本书,立在书架前选下一本该读哪本的时候,我恰巧拿出了它,而它恰巧就撞击了我那时的心情。之前的所有冷落全是为了等待这一刻。

  读完这本书是几天前的事儿了,也是因为那件实实在在地小事儿,我一直没能力盯着电脑这么久,今日才动手。

  合上这本书的时候,我在心里暗自想:我是多么欢迎我的各位爱书的朋友送我他们自己以为的好书。我也难以逃出我的思维,我给自己选的书都只能限制在自己的思维之内,而你们给我选的书,是另外思维里的好书。虽然我可能一时不会去碰这些在我思维之外的书,但它们会在书架上等着我,等着我有一天偶然翻开它们,然后我的偏见被打破,我的思维之墙又向外挪了一寸。

  书也和人一样,有些人早些遇到的时候必然是无法理解。有些书早一些遇到也是失之交臂。书也和人一样是需要缘分的。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五):湿了几次眼眶

  “昔日一枕黄粱梦,今朝乍醒儿女忽成行,养儿方知父母恩,云天渺渺何处奔,眼前油饼落满地…”有一些爱,我拙劣的言语无法很好的表达的时候就是对爱的亵渎。所以我不说什么。只是感到内心很深的翻腾。这本书让我几次湿了眼眶,记忆很深的一处是三毛的父亲强迫他们都要学习钢琴,在他们认为学习结束而欢声笑语离开的时候他的父亲叹息的话语,“我这样期望你们学音乐,是一种准备,当你们长大的时候,生命中必有挫折,到时候,音乐可以化解你们的悲伤。”我为之一震,确是如此。如今我深深感到一无所长无处无可发泄的痛楚却不能怨责我父母的任何。生命里有各式各样的爱,我承载了他们给我的最独特的一种。我的打算便是日后定要我的孩子学习音乐,原因正如上。这是排遣生命里的阴沉很好的一种方式,能够运用就必当不错过。

  爱父母,不只是说说而已。看到三毛回忆年轻时的某些错误我不久前才犯过,我才明白自己的轻浮可笑。或许不看书便是很久不能懂得了。

  每看过一本合上的一刹那总有种不可避免的失落感,很深,很痛。有段时间没读三毛。感觉自己距离她愈来愈远让我很慌张。如今再读还是热爱她。不仅是她的作品,还有她这个人。

  我多希望她还在,快乐的存活于世。真的。好希望。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六):我愿做那匹马,可好?

  三毛,我曾在撒哈拉的漫天狂沙里隐约瞥见你的身影,我曾在深重沉迷的梦境里恍惚追赶你的脚步,我曾在你执笔写下的字字句句里想象你、思念你、痴迷你。可是,荷西走了,那个在撒哈拉里细腻温婉却也狂野洒脱的你,也走了……你回到了台湾,你钻进咫尺黑暗里,我知道你在努力对抗人生的厄运,我知道这很难、很痛,看着你深陷泥淖无力自拔,却又故作坚强不肯有负身边之人,真是讨厌这样的你,却又那么心疼这样的你。

  三毛,你说你一生爱马痴狂,马于你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而它又是不易拥有的。于我,又何尝不是?我命格属马,此当最浅薄的第一理由;我于大漠而来,在文化血脉上对马有天然的亲近,此二;奔马之自由、烈马之难驯又都折射着自己的性格,此三;向往如马般雄壮、神秘而又清朗的生命之美,此四。当收获一匹马,还是成为一匹马?我愿做后者,可好?

  三毛,如果说撒哈拉里的你是疏朗而温暖的,这里的你无疑是敏感矛盾的。你不愿放任自己被难过的黑洞吞噬,挣扎着对抗着,却又被命运之手牢牢攫着。其实,如果不是顾念身畔血亲,我宁愿支持你相信,死亡,是另一种开始、是另一种幸福。而你却反过来给予消极的我以莫大鼓励与安慰:

  “没有一个人真正知道自己对生命的狂爱的极限,极限不是由我们决定 的,都是由生活经验中不断的试探中提取得来的认识。”

  “我相信你对生命的需求绝对不是从天而降的奇迹,你要的,只是一份信心的支援,让你在将来也不见得平稳的山路上,走得略微容易一点罢了。”

  “日常生活固然是一种必经的磨练,可是如果老想着经营衣食,而忘记了心灵的滋润,那也是不圆满的人生,这心和形本来是可以兼美共存的。”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七):我收下了,谢谢

  这本书是高中的朋友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她当时在扉页留了长长长长的一段话,她说我脾气太倔,说三毛可以教人心胸宽广,教人洒脱,超脱。当时我是不理解的,甚至嗤之以鼻的,所以一眼都没看。脾气倔这臭毛病我大概是一辈子不打算改了,但是三年过去了,再看三毛的这本书,满腔都是相见恨晚的感觉。我的闺蜜送的我不是一匹马,她送我的是一整片草原啊!我就在这草原上无拘无束的奔跑着。

  三毛说回娘家,她的娘家是在冰冷水泥房里的,可她却想要台南乡下的农村。大概是我不曾长久的离过家,不曾属于过另外的人,不曾属于过散着芬芳的土地,我对这感觉是不一样的。我爱的家,是我生命里前十几年所在的那个小小的两居室,也是我现在身处的这间新一点的房子。我爱它,是因为我的家人在这儿呀,我的爸妈在的地方,就是我的家。

  【一年后再次看到上面这段话,突然又有了些不同的想法。我从高中开始离家求学,一直到现在,每年在家中度过的时间甚至可以用短暂形容,而我又势必即将面临更加长久的分离。空间意义上的分隔并不能割裂我,我的心仍然在家里,我每天往家里打视频电话,看看我思念的亲人和熟悉的环境,就好像我自己仍陪伴在他们身边。大概归根结底,家的意义始终连接的是心灵。】

  但是三毛说到读书的时候,那股子“吝啬”的小脾气只叫我跳着脚拍着手说好。“我的书和牙刷都不出借,实在强求,给人牙刷。”这俏皮的小固执啊,简单的让人羡慕。我借过别人的书看,也借过书给别人的,这实在是件痛苦的事情,拿别人的书千般小心万般呵护生怕给弄坏了,可别人拿着我的书,我的精心保存了的书,还回来的时候却经常受损的让我心疼。倒不如,从一开始就不出借,想要的就买,买了只自己看,偷偷藏起来,不让人看见。

  这是多么活泼又亲切的话啊。

  看三毛的书和看别的书有很大不同。其他时候我看到的是故事,是别人的生活,而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我自己,从那些相似的或是完全不同的场景里发掘我自己的身影并且成功,这是一种新奇的体验。而质朴可爱的文字极尽地贴近大地,贴近人的心灵,仿佛它们每一个都随着你的呼吸轻轻摇摆。

  真是可惜啊,她走的太早了。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八):给梁明

  梁明:

  买的三毛全集,一直没有看“全”。《撒哈拉沙漠》最先看,爱不释手。三毛的书真真是不忍卒读。刚看完《送你一匹马》,啊,作死了,再深深爱上此女子了。书读那么多,三毛可一点也没有读傻,她开了专栏解救了很多多人。部份信件加回覆收录在《亲爱的三毛》一书,我也从众收获不小。但今天我想和你聊看《送你一匹马》后所思所想。

  《还珠格格》肯定也在你的童年里红火了一阵吧。赵薇林心如一直是我心里重要的国内女明星,我曾期盼我也是有一天在琼瑶的剧本里上演一出轰轰轰隆隆的戏剧。后来我还知道《青青河边草》也是琼瑶的剧本。至此,琼瑶在我看来,言情小说家的地位就确立了。而我也从未看过琼瑶的系列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看得不少。你知道,学生时代,“言情”是不能不必不可不允许的。那个偷看的念头倒是没灭过。而上了大学便是过了那个欲望的时期。现在我又想看了。也因着三毛写了一个真实的“陈姐姐”(陈喆,琼瑶原名)。她在三毛失去了荷西之后,她知道三毛的世界已经一片灰暗,她逼着三毛活下去,逼着三毛承诺“我答应你,琼瑶,我不自杀”。我在心里感谢陈姐姐,使我看到更多的三毛作品。这个重承诺的女子,三毛,她的世界有爱有光有责任,还有更重要的,活着不负我心。

  她借的是刘墉散文里的一句话——以求不负我心。“这句话说得那么贴切,多年来,自己找的也就是这几个字,苦于说不中肯,刘墉一语道出,真是不亦快哉。”我有幸借三毛之笔看到这话,不亦快哉!

  三毛的书无助于我专业知识的增长,可我就觉得该看,不时有龚宁,不亦快哉!

  泡一壶红茶,边看书边喝,我的习惯了。咦,她也是如此,“习惯夜深人静时泡一杯好茶,点一支淡烟,捧本书,亮盏灯,与书中人物花草秉烛夜游而去。”外界的纷扰一直在,不被干扰,完全可以自我陶醉,我希望养成这样的读书习惯。青年朋友多读书,“不给国家添乱。”书本里能汲取巨大的能量,这是多少次部电影电视剧也难带来的。真是沉进书里去的话,我怕在现实里再难找到对话之人。我看周围同辈,忙考证,四六级、会计、证券,忙追新剧,忙网购,忙刷微博微信朋友圈,恨不得与世界抱成一团。我恨自己以前荒废那么多时间,赶着和他们做相同的事情,蹉跎了岁月。原本没能按个人已远远选的专业,下了那么大决心去学,往往是开始用了很大的功夫,却没有坚持下来。在家时爸爸问我,在学校学了些什么出来能干什么。我笑笑说什么也干不了,可我心里在恨他,这个专业不就是他当时替我选的么。他知道些什么呢,我选择走怎样的路不都是要靠自己的么。当初连争取一下的勇气都没有,毕业时要交白卷了,多么可怕。现在开始改变也不迟对不,我给自己定下详细的计划,看书,练字,弹吉他,背诵。只求不负我心。

  《送你一匹马》更像是一本三毛对个人世界的剖析,对家人朋友一直没能开口说出的话。她内心似有万千的爱,但是她也是笨拙的,不知道如何化心里的爱为行动。她对孝心的行动跟我是差不多的,回家的时候拼命吃吃吃就对了。我家人总也觉得在外面的孩子吃不好吃不饱,把他们准备的食物吃得干干净净他们最高兴了。

  她说过分为己是自私,过分为别人也是亏待了“自己”这个生灵。看她的文字就心疼她了,没日没夜,忙得没日没夜,要写作,作词,讲座,上课……这些是为了大众,也是为了自己,每一次她都拼尽了全力。我们有多少时间是用来拼命在别人身上的呢。纸笔能生花,那些对家人朋友没说出的话,读此书,必然明了三毛。

  我向你推荐这本书,希望你能看看。趁着我们年轻,世界在我们看来还那么澄澈,三毛的文字里就是一种单纯。毕业后,你独自去做义工,去体验我们都没想过的生活,困于囊而回来了。那会你认识了很多人,我觉得你阳光了很多,开朗了很多。现在你回来广州,找了差事,不知是否合意。有空来,我必沏一壶好茶相待。

  祝好。

  2018/11/14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九):少了爱,少了热情,少了感染力,多了责任。

  第一次接触三毛,是在去年差不多的时间,也是一样归家的火车上。

  看的是

  《撒哈拉的故事》

  当时的三毛

  是热情的,自由的,奔放的,甜蜜的,幸福的。

  所有文字自然而然带有的感染力,

  让我21小时的硬座时间不知不觉就从翻书页之间溜过去。

  因为硬座车厢是不熄灯的,足以让我手不释卷的,享受着三毛撒哈拉的生活,向往着三毛这么放荡不羁有个性的女人,羡慕着她和荷西之间的心有灵犀,坦诚,相爱。

  今年回家,手上有《送你一匹马》和《梦里花落知多少》

  都是三毛失去荷西,回家之后的文字。

  我想看,

  曾经如此幸福的三毛,究竟是怎么活下去的。

  在寝室由于再三,决定了陪伴我的旅伴。

  《送你一匹马》

  经历决定感情,影响文风。

  如此大起大落,三毛再难成为当年那个天不怕地不怕,打不死的三毛。

  我不自觉的在书中找寻着她改变的地方,她怀念荷西的地方,她想念过去生活的地方。

  为了什么三毛选择继续活下去,

  为了三毛继续活下去,各方都在做着自己最大的努力。

  那就活下去吧,估计她也是这么想的,投入到某些事情的时候就不容易想起过去的事情了。

  但是,人终归有独处的时候,洗澡的时候,睡觉的时候。

  又独处,又会想起,又是怀念,又是伤心。

  时间会消磨一起的。

  但是她等不到时间帮她磨平伤痕了。

  她做出了选择。

  这是逃避,还是更勇敢的面对。

  every coins has two sides。

  you choose the one you don‘t regret and that’s enough。

  推荐此书。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十):一匹马注定要远行

  《撒哈拉沙漠》、《雨季不再来》、到《梦里花落知多少》,我爱上了三毛的文字,让人时而快乐,时而伤感,时而有一些人生大道理,不排斥。

  2018年读书节后一天入了《送你一匹马》,同一天买的还有哲学大问题,不管是什么书,我一贯将更多的时间给了三毛,好似有一份魔力。

  这匹马,翻了几篇,其中不乏“我实在愚笨,看不懂”,讲的是台湾的生活,生病坚持教一次次课,做一次次演讲,街上俗气的人们,没有尊严地过着生活,家里来了位远客-自己。。。读了有些沉闷,拒绝着外在的一切,人总是有两面性,在沙漠的生活多有趣,感受着人情冷暖,能望到天际,回到台湾的三毛,是另外一个自己,回忆起儿时,不受欢迎,不被认可,不乖巧,和父亲有“一生的战役”,却还是只想做三毛。她又不像村上春树描写孤独那么深刻几近扭曲,我感受到了无奈,也想要改变着什么,却无力。她说,读书是为了高兴,所以,写书也一定想要为了开心,固然有很多读者,要读信并一一回复,也觉得麻烦,顾不及这么这么多的事,接着一通通电话,好累,没有功利的欲望,她不属于这样社会。她,还得再次出发,是另外的开始。

送你一匹马《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本文《《送你一匹马》读后感》由读后感大全整理,仅供参考。

  一匹马 在无人的海边奔驰,马的毛色,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也能发出一种沉潜而又凝炼的闪光,是一匹神驹 。它跨过海峡,飞奔到了神州大陆,灵犀一点,师心相通了 ‖外,两个学生向我介绍说: 老师,三毛老师在送你一匹马的书中写得多好! 孩子,你的脸上,已经溅到了书本的花瓣,老师,再给你一朵花 。 两双聪颖的眼睛闪着期望的光。我迫不及待,一口气把这本书读完。 这是一匹 爱马 。爱生活、爱家园、爱亲人、爱朋友、尤爱自己从事的教学和孩子们。 教学,?是一件有耕耘,有收获,又有大快乐的事情。 台湾文化大学的陈平老师(三毛)在华冈几亩田上耕耘。她深知 这个社会的可恨与可悯就在于如我母亲那样怕事的人太多,而怕事后面一次又一次的教训,却是使得一个人不敢开口的原因。 所以她发愿做 清道夫 和 农夫 , 手里拿着不同的一把又一把的种子,心里放出了血,口里传出了藏在生命中丰盛、艳美和神秘的信念 。是的, 种子怎么舍得不发芽生根再茁壮? 我面前出现了那两双聪颖的眼睛,出现了我的田,我的发芽的田。我不敢再起要离开这块田的念头,我也在问自己: 发芽了,守田的人,你能不能走? 这也是一匹 智慧的马 ,将读书和教学当作永远的追求,那分 梦里不知身是客 的痴迷,那种为了准备四小时课总要嚼十五本书的热忱,发人深省。学生一份千把字的作业,她的批语数字远远超过原文,不仅传授知识,还教给方法,进行理想、道德、意志教育。学生们知道,看一个老师,是看他肚子里到底有没有墨水,有没有爱心,教书对其是兴趣,是义务,还是一个饭碗?陈平老师彻悟: 一堂精彩的课,不可能是枯燥的,如果老师付出了这分认真,堂上便有等着滋润的幼苗和沃土。洒下自己的心血吧,一个好农夫,当田野就在你面前的时候,你不能再去做梦。 我问自己:兴趣?义务?饭碗?洒心血?还是在做梦?我惭愧了,愧对那两双聪颍的眼睛 这还是一匹 奋进的马 ,多少人用舂蚕、蜡烛赞美老师,而陈平老师说: 春蚕到死,蜡烛成灰的境界并不算最高。 讲课自然会发问:自己给了学生些什么?学生又给了老师什么?如果只是给而没有收,老师便退;如果只是收而没有给,老师更当退。但是急流勇退之前的持、守、进、执的坚持仍然有待时间的考验和自我价值的判断与选择。 她把自己比作小草,把学生比作春风。她说: 不是我指引学生,而是在旁边启发他,启发他最灿烂的潜能。, 她批改作业没有分数,那是亦师亦友、教学相长的书面谈心。她认为师生之间心灵的契合, 一刹相处只是激越出来的火花,不能长久 ,她追求的是 激越狂喜之后沉淀下来的结晶 多么令人耳目一新!这是舂蚕、蜡烛境界的再提升!我渴望着再见到那两双聪颖的眼睛 〈,那匹 爱、智慧、奋进的神驹 奔驰而来,闪着 沉潜又凝炼 的光。中华大陆也有千万匹神驹在奔驰,并将会越来越多。

  ======文章内容到此结束,欢迎浏览更多相关精彩内容======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读三毛 送你一匹马 -随想

  已是冬日,气温虽未明显降低,但迪拜的日落还是更早的来了。因为各样的原因,下班的班车内只有两个中国人——我和三毛。

  与三毛热衷玄怪不同,我自是不相信鬼神通灵的事情,但是我能感觉到三毛确确实实的就在那。在这本《送你一匹马》里,就在字里行间,就在纸浆之中。我又如何得知?因为每每她问我“对不对?”的时候,都会一阵心惊。

  当看到三毛走下车,递上驾照时说:“你要罚我啰,对不对?”时,我就是那位被问笑的交通警察。当看到她在作业本中批改道:“一张退票的背后,又有多少人生的面对,对不对?”时,我就是那个不爱孔子,不愿墨守的学生。最惊心的最有实感,还是她直问读者,直问自己的一句句‘对不对?’。

  我本是不这么爱读书的,至少近年来是越来越躁气了。可是作者就坐在边上,用真实的气息‘摁’住我,我又怎么好意思起身离开?况且这哪里是一本书,既不教人事理,也不纵人畅想。分明就是驰骋中的一匹马。看着三毛在骑,不过瘾就借来自己骑。我又能感觉到缰绳在手的畅快,又常常有些野马不由人的惊险。就这么进入一片天地,彼此感受着,驯养着。天色更暗了,才只好抬起头来。还要有些歉意地对作者说:“对不起,等回到住处,我再看完剩余。”

  看着窗外的荒漠,对于刚才的投入当然是意犹未尽。实在是很羡慕她啊。居然会那么多种语言,可以和各个世界里的人交流。在北非,在南欧,在加那利群岛。就连很是熟悉的台湾,在她的笔下也开始变得诱人。真希望自己也能在台北走走,哪怕是在忠孝西路最不和善的时候也好。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千里路。可三毛太是狠毒,她用行走读了万卷书,又在书的世界里行了无穷的路。得了匹好马,还要招摇过市,真真羡煞我辈。旋而退一步想,哪怕做她的那只咖啡色的‘小猪’也不错啊。起码跟着也长了不少见闻吧。本还因为远在迪拜,时刻想回家的心思,突然就不安分起来。希腊,给自己一个期限,一年内一定要去希腊看看。也斗胆问问雅典娜“斯巴达很值得尊敬,对不对?”

  再想想又实在可笑。这么出色的作家,脑袋肯定是没有问题,却做了那么多傻事。若要我用把车开进水里去的荒诞,来夺取天下剩余的两斗才华,我多半不会愿意。五个灯的红绿灯不好辨认么?既不是埃舍尔的楼梯,也不是梵高的星空。我猜她大概是故意放纵吧。明明觉得人们守规矩是可喜的,却又因于交警的一再纵容而欢快。所以才不知道该不该爱台北么?所以才会酸楚和幸福同时涌上心头么?很矛盾,但是很真实,也挺欣慰。对不对?

  也不总是那么敬畏这个家伙的。只要那根淡烟又被点燃,我就想把书合上。然后严肃的说吸烟不好。看到天恩、天慈被打了,也想说这样不好。但这次没有合上书本。因为我想知道小姑第二天陪‘恩’和‘慈’做了什么。觉得逼迫爸爸在大雨里吊车到凌晨也不好;觉得总是让妈妈哭也不好。这也不好,那也不好。可是又不是自己的马,不好意思频频去说什么。就算是自己的马,有时候,马也是不由人的。再说了,很多时候你也不在乎,不是对与错的问题,是没有必要隐瞒,也没有必要悔恨。对不对?

  遗恨!这个被你用到红楼梦上的字眼,我能借来用么?对于我这样一位读者,你的离去充满遗恨。但有时也狠心的想,若不是换个剧情,也就没有这样的三毛了,这样的马,这样的感触。自知实在是不能要求什么,更无法改变什么。但遗恨,还是难免的。说不准本来还有什么惊世的。而今只能徒憾。

  不过,最主要还是很感谢的。读完此书,我虽还是不知道世界是什么样子的,还是不知道未来何往,甚至对过去的认识都没有什么提高。但是我知道人该有一匹马,想到了自己该有一匹什么样的马,感悟了要努力不负于心。所以,读完最后一篇《乡愁》之后,真是想说声感谢。感谢你的马借给我骑。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800字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800字

  一七年夏季,我高中毕业。由于在家非常无聊,生活一日一日的重复。于是我便买了几本书,其中就有三毛的《送你一匹马》。本书中全文通过自序的方式展开,主要的内容是三毛生平遇到的一些事迹,以及她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我个人喜欢三毛,也喜欢她的一些著作。有人认为,三毛是一个悲观的人。而我则与这些人的看法不同。我反倒认为三毛是一个。坚强,独立有主见有想法有个性的女子,她一生爱自由便敢独自在这世间的任何地方游走,去追寻她向往的自由。而这恰恰是我所做不到的地方,也许这就是我喜欢她的原因吧。

  对于书名的来源,三毛也在书中的自序中说道其实并没有什么来源,也没有什么原因。她只是单纯的喜欢马,爱马。认为马代表着许多深远的意义和境界。马的形体交织着雄壮,神秘又同时清朗的生命之极美,同时它又是不易拥有的。一切不过是虚实之间罢了。所以她想送世人,每人一匹马,自己的马,当然,是养在心里,梦里,幻想里的那种马,即使在无星无月的夜里也能发出一种,沉潜又凝练的闪光。

  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书中的一篇“简单”,文章字如其名很简单,字数也比较廖少。内容虽然好似围绕着简单二字展开。但却冥冥之中有好像蕴含着一种。百家笔记网(m。simayi)你说不清,道不明的道理。除“简单”外“孤独”二字,好像是文章中提到次数最多的词。文中认为,人是群居的动物,喜欢回到人群里而我们明知生十个题,死是个体。但我们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价值。我们过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参与。于是,孤独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们惶恐不安,我认为,孤独是美好的,只是我们不适应他罢了。我们没有了解到它的真正美好之处。我们只是片面地了解到孤独便是一个人。而一个人终归是有些寂寞,所以我们惧怕孤独。

  但这又好像是自然的,自然的把人们捆绑在一起。衣食住行永无宁日的复杂,人际关系日复一日的纠缠。而快乐?在这一切之下,就好像是国王的新衣。只有聪明人才能看的见。我们在这种环境下,头脑变越来越大,四肢越来越退化,健康丧失,心灵蒙尘。而灵魂,在这一切的拘束下,也不在明净。

  最后,我想说,孤独其实并不可怕。只不过我们习惯了有他人在身边的日子,便害怕了孤独。其实,境由心造,一念之间可以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堂。

  我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作者:李家雪

三毛《送你一匹马》读后感——关于三毛,关于我

  我喜欢三毛。也就是最近。以前,自己去读她的书的时候,总是带有很复杂的情绪。像读季羡林,总想在字里行间里寻些一精一辟的语句,想要索取些什么。像读鲁迅,似乎是因为课本,让我觉得沉甸甸地难以深入体味。也许是我长大了,越发知晓自己的所需,越发对于身边的人事有所感动,抑或是对待事物的写作冲动。

  我不是个勤奋的人。三毛的右手中指已经磨平成一个适合笔放进去的小槽。我没有那样子,只是鼓出一个包,也并不是那么明显。如果我真的成了一个专栏作家,我相信我会像一个欠债而记性不好的人,天天被编辑从早催到晚的那位。之所以这么讲,是我这个人太过情绪化。随性到一个令人称之为狗血的境界。我会在实践规定内去做这个事情,但是还必须要迁就我的性情。本来,写作是个有乐趣的事情,把自己心里的想法记述下来,急于表达的冲动,根本不需要什么别人在后面的鞭笞。如果那样,你就别写了,停笔吧。写出来的也是一篇粗制滥造的没有水准的拼凑文章,只有没劲。这些我是跟三毛学到的。

  以前我呢,爱写作。但是当真正想去考文学系的时候,我确确实实在拼凑,在无病呻吟,在神经兮兮地发表自己不赞同的看法或者意见,以博取一点让老师欢喜的片刻。确实违背了自己的初衷。但是,真的不得不这样,因为我还没有平台,没有肯定。现在的写作就是在模子里与众不同。这是可以长久写下去的第一步。

  我印象深的就是三毛的那份洒脱,让我还能在深夜里拿起小灯,窝在被窝里,很难受地动作却让我开心。我能在里面看到一个比我沉稳比我成熟的女人对生活对人生的那份剖析和见解,让我表示认同,效仿,学习 。我是个称职的读者在三毛的书面前,我永远放低姿态。绝对不会像读青春小说那样的草率,更不会像读韩寒文学那样的畅快。而是低低细酌其中的奥妙。

  我也喜欢安妮宝贝。但是她与三毛仍然相差甚远。无法相提。

  安妮宝贝总是高姿态的看待这个社会,在书中充当一个清高,高于生活的人。而三毛,总是融入社会中,却能够时刻保持着一种让旁人能够一眼看出她的清高的气质,能够在朴实的字里行间中觉得这个女子异于常人,让人欢喜。

  至今还记得她的一篇散文,整篇就记录了一天生活,通篇以 不亦乐哉 去记述,爽快到至爱。很直白很生活很有趣很自然。正巧每次看她书时,听着最爱的金属乐,绿日。我让每次读完都酣畅淋漓,想表达很多。

  我是真爱三毛,她是我毕生所要追求达到的人生境界。

一匹马的命运读后感想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读后感之家:《送你一匹马》读后感

  这是我读的三毛的第一本书,是友人送的,原以为会是小说一类的文章,没想到是一篇篇随笔散文。刚读时,只觉无聊,因为本来就不喜欢这类随笔散文。

  可是,慢慢品读,自然还是有一番韵味的。在这本书里,我看见了一个真实的三毛。从前我未领略过她的世界,甚至不知道她是个女子,我觉得羞愧。

  这样的一个女子,率性而可爱。在一个大家庭里,有严厉的父亲,有慈爱的母亲。有亲爱的大弟、二弟,双胞胎侄女天恩天慈,有挚爱的荷西。

  三毛显然是幸福的。虽然在童年时期,她几次休学,在家里不受重视, 可母亲对她却是极好的。那种爱,几乎是一种溺爱。连她自己都受不了,以至于她常常对母亲的爱反感,做出一些伤害母亲的事情。但不得不说的是,在母亲的眼中,孩子永远都是孩子,不管她犯了什么错误,都是可以原谅和宽容的。后来,三毛常常在外国,很少回台湾。母亲就对她更好了,什么都顺着她,只希望自己的孩子留在身边,颐养天年。我想,做父母的,把自己的一辈子都无私地贡献给了自己的孩子,而当他们老了,思念儿女,却不得见面的时候,该是多么的悲哀啊。等他们好不容易等到他们的归来时,自然是恨不得把所有的爱都直直地塞进孩子的怀里。我想三毛的母亲一定是这样的。三毛对母亲的爱,是含蓄的,她总爱写母亲对她的溺爱,抱怨母亲把她当孩子,不让她干活儿。她的心一定是幸福的,而且是满满的幸福。

  等到我自己离家千里,来到大学以后,我才深刻地体会到三毛的那种感觉。在家的时候,母亲总爱忙这忙那,嘴里老嫌弃我不干活,等到我玩自己的回过神时,她已经把所有的事情的做完了。而我所爱的母亲,文化不高,却热爱生活。她爱她的孩子,胜过爱她自己。脑子里常常会浮现当年她在灯下为我做头绳的情景,细细的黑线,紧紧的,牢牢的被一圈一圈地缠在黄色的牛皮筋上,好像母亲的爱一样,紧紧地将我包围。这两年,母亲很操劳。我发现她脸上的小皱纹多了许多。甚至连她的笑都是苦涩的。而我能做的是静静地守候在她身边,用我的爱来包裹着她,为这样一个坚强而柔弱的女子撑起一片蓝天。

  母亲的爱,是我一生守候的等待。

读送你一匹马有感1500字数

  光有骤然而至的冲动和百折不饶的顽强精神还不是生活,生活还包括了妥协和忘却。

  最爱在晚饭过后,身边坐着我爱的人,他看书或看电视,我坐在一盏台灯下,身上堆着布料,两人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闲话,将那份对家庭的情爱,一针一针细细地透过指尖,缝进不说一句话的帘子里去。然后有一日,上班的回来了,窗口飘出了帘子等他——家就成了。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1500字

  《送你一匹马》读后感1500字:

  如果要拿一个词来形容《送你一匹马》这部书,我会选择“清淡”二字。就像文火细煮的一锅清汤,初尝无味,但若浅尝辄止,就也品不出平淡之后的回味悠长了。母亲爱三毛,也常读三毛的书给我听,只是少有在意。尔后偶然有机会去读这部书,《送你一匹马》,也是适逢无趣,忽起兴致罢了。当时只想着——不求领悟什么道理,打发时间也是极好的了。

  于是乎,我踏上了这一段旅程,再不曾会回过头。

  梦里不知身是客:

  淡淡书香,悄然入梦。梦中的她,则是沉浸在读来的喜悦中。三毛,始终是在追求着读书的——不将读过的书变成累赘,不把未读的书视作追求,只是读便好,享受目光在白纸黑字上徜徉,享受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其形不动,其神则早已飘出九霄之外了。这是多么美妙的而轻松的旅程!

  她不爱那些枷锁和约束,心意所至,便随意抽书而读,坐着,倚着,躺着,吃着喝着,不管是读些什么,总归是愉悦居多。年少的三毛,迈着轻快的步伐,在茫茫书海中览遍诸如《古文观止》《红楼梦》《阅微草堂笔记》这样的一系列中国古典名著、正史野史、小说剧本,却也因此被退学,荒废了学业。那个鲜红的印章——“不悔”,重重压在书页上,那是属于她的自由与不羁。三毛是爱马的,爱的极深极重,爱那匹凌空飞跃的马,爱那匹矫健嘶鸣的马,爱那个驰骋在广阔天地的浪子,那份骄傲与壮阔自生命深处喷薄而出,久久不散。三毛,你说愿意废耕入梦——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我想,确是如此了。亦作庄公亦作蝶,梦中欢喜应常在。

  真个“无悔”!

  此章读罢,却不似过眼云烟,唯独有几丝模糊的怅然、感动、快意,萦绕于心间。这是三毛与琼瑶间的故事。她们见面次数甚少,话语更少,却有一种奇特的、牢不可破的友情维系着。

  三毛丈夫不幸逝世,那是一段黑色的日子,她已然放弃了生命的念头,就如一盏油灯虽尚完好,可火焰已灭,只剩一具躯壳罢了。七个小时,恍如三秋,两人都已濒临崩溃,但琼瑶终是将三毛挽回。从此,三毛的生命里,掺杂着琼瑶的一部分。这般悲恸、壮烈之事,我不曾亲身经历,亦不曾耳闻或目睹,从中读来的生命之决绝与重生之艰辛,自然就淡去许多,却也心中压抑许久。又到琼瑶拍电影,透支着身体与性命,三毛百般相劝,最终搁置,内心才稍稍平复。三毛与琼瑶,都是执着的,一人奔向远方追寻自由,另一人套上重重枷锁拷问自己,最终终有一人妥协,换来彼此相安。人生,不一定要裹挟着行李飞奔至终点才会圆满,才能不去追悔莫及;也不一定要自由不羁,哼着小曲缓步前行才会快意。只是,生命的路途渺远无际,不必那么累的,享受这一切吧,何须再计较那一分一毫?

  生命路上,常有歌声相伴。

  野火烧不尽与不觉碧山暮,但闻万壑松。

  三毛上山了。

  上的并非是修道、参禅之山,而是教书育人的学山。丈夫荷西走后,三毛一时间不愿再被身边的烦恼所纠缠,只想乘着她那匹马,走自己的路。她的执着始终如一,这是次,她希望人们给她一次任性的机会。她去了学校。三毛教书是认真的,不喜浪费自己与学生的时间,也不愿空耗几年光阴。读后感于是她将“灯下的夜和生命,交付给批改到深夜的散文和报告”,又在白天煞费苦心地讲,讲得口干舌燥,讲述“一场繁华鲜活的人世和美丽”。而她的学生,也很认真地听着,思索着,很认真。

  三毛和学生间的关系是难以捉摸的,亦师亦友亦母,不知哪个占得多一点。为师,将所学倾囊相授;为友,与学生共同学习、生活、进步,在无涯学海中“一面跑一面看风景一面吃东西说笑话”;为母,将于课堂内外的关怀和自肺腑的爱一并送给了这群学生,这所学校,这段人生。

  我与三毛

  初读三毛,深深憎恶着她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淡然,只觉这是一种变相的冷漠与嘲讽,无情至极。愈读愈深,才发觉这所有平静淡然背后,是多少次不为人知的挣扎,是多少次声嘶力竭的呐喊。她将那个多愁善感的自己掩埋、深藏,只是偶尔发泄和任性,而表露在外的,是那个平静洒脱的自己。于是我开始理解,开始尝试与三毛交谈、沟通,去认识那个完整的她。不曾想,一次偶然邂逅,换来一段精彩人生。

  好一个三毛!作者:杨益晨

上一篇:狼来了的故事读后感
下一篇:读了詹天佑课文读后感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