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后感 > 200字 >

三国演义读书感悟450字

【第1篇】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豪迈的诗句道出了三国时期英雄辈出的历史画卷。《三国演义》这本经典名著开创了中国古代历史小说的先河,代表着历史小说的最高成就。

《三国演义》之所以名扬四海,是因为它里面描写了形形色色的一千多人。其中不仅有指点江山的风流人物,还有武艺超群的英雄豪杰。忠厚的刘备,英勇的关羽,粗中有细的张飞,有勇有谋的孙权,足智多谋的诸葛,小肚鸡肠的周瑜,阴险狡诈的曹操……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精通兵法、谦虚谨慎的诸葛亮了。诸葛亮身长八尺,面如白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宛若神仙下凡。他在赤壁之前,筑高台借东风,大破曹军。赤壁之后,他智取南郡,借得荆州。他帮刘备三分天下,建立蜀国。诸葛亮一生都在为匡复汉室而不懈的努力着。就算他临终前,也不忘嘱咐姜维国家要事,蜀国安危。我佩服诸葛亮这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品德。

一个国家不仅要有出谋划策的文臣,还要有英勇善战、智勇双全的武将。其中五虎上将之首关羽––关云长就是一个代表。他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威风凛凛,相貌堂堂。他手持青龙偃月刀,胯下千里赤兔马。他忠于蜀国,知恩图报。他温酒斩华雄,过五官斩六将,水淹七军,活捉庞德,威震四方。但他军功自傲、自命不凡,最后大意失荆州,这位正气凛然、赴汤蹈火的千古英雄,最终无奈的走向麦城。在我心中,他永远是一位守护着忠、义二字的英雄!

读经典三国,悟英雄豪迈。《三国演义》是一本百读不厌的好书,它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做人要有“忠”“义”“胆”“智”,这样你的人生就会更加丰富精彩! 

【第2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我今天刚刚读完一本一千页的书,那就是《三国演义》。这本书我足足看了两个月才看完,但不得不说,里面的内容是真的太有趣了。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第一章----《桃园三结义》。

文中有讲到三兄弟刘备、关羽、张飞是干什么的,但令我想不到的是,那么厉害的刘备以前竟然是卖草鞋为生的!张飞的也不太好,他是靠卖酒杀猪为生的;关羽的来历不祥,不过看后面的内容,他确实是一位武功很高强的人物。

但就在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们互相认识,然后就成了兄弟。刘备最年长,是大哥,关羽就成了二哥,张飞就是三弟。

最终,他们为了匡扶大汉,决心干一翻大事,就在张飞家后院的桃园结成了兄弟,也就是著名的“桃园三结义”了。

他们结成兄弟以后,为了匡扶大汉的目标,并肩作战,艰苦奋斗,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最终建立了自己的国家-----蜀国。

看了他们兄弟三人的奋斗历史,我给他们竖起一个大拇指!我不禁想到,我也有一个理想呢,听说北大有八个食堂,中西餐美味结合,一个月都不会重样,我很想去享受北大的美食。我暗下决心,一定要像他们三兄弟一样,为了自己的理想,努力奋斗,因为只有付出才能有回报呀。

我从现在就要好好学习,向我“伟大的理想”进发!加油吧少年! 

【第3篇】

 三国演义读后感

快乐的暑假开始了,我又可以看我最喜欢的课外书了,爸爸为我买了四大名著,其中三国演义令我百看不厌,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翻开了三国演义。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的淋漓尽致。

仔细阅读仿佛让我进入了一种境界,三国演义中有一些人物令我印象深刻,比如关羽、诸葛亮。

我想没有诸葛亮,刘备不可能建立起蜀国,诸葛亮的才华真的是深不可测,他做事总是考虑的十分周到,而且不讲私情什么的,他最喜欢用火攻,想当初诸葛亮的火烧赤壁,巧借东风,写出师表,六出祁山,七擒孟获,智退司马懿,无不体现了诸葛亮的才华,正是如此,我深深的敬佩这位智者。

说到关羽,我就想到而一个红脸,大胡子飘在胸前的大将军,他是无大将之首,他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古城斩蔡阳,后来又在华容道义放了曹操,他忠于故主,再战败而降敌,我认为关羽虽然降了敌,但最后还是回来了,这才是难能可贵的忠。

读完三国演义后,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成为一个能像诸葛亮一样博学多才,聪明能干,将来对社会有用的人,而且也应像英雄人物一样全心全意的帮助别人,保卫国家,无私奉献,具有大无畏精神,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第4篇】

《三国演义》这本书,描绘了多少个英雄好汉,例如西凉锦马超,常山赵子龙,燕人张翼德,美鬓公关云长……又有多少个奸雄,例如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弑主的司马昭……

刘备,以德服人,估计他一生也想不到断送自己努力一生基业的罪魁祸首竟然是自己的儿子。当年,阿斗的母亲带着阿斗与大部队走散,她为了让赵云带着阿斗走,自己跳下了枯井,赵子龙单骑救主,虽千万人吾往矣,一人在万军从中将阿斗救了出来。可在刘备死后,阿斗听信宦官谗言,亲小人,远贤臣,致使蜀国被魏轻松击破。

这本书中有许多好汉像吕布,虽有万夫莫敌之勇,可却没有谋略,被曹操杀害。典韦,为了曹操身中数箭,最后战死杀场。美鬓公关云长,本书中最讲义气的人,为了刘备的家室,暂且归降与曹操,可即使曹操对他再好,他却一心想要回到刘备的身边,在去找刘备的路上,过五关斩六将,无人可挡,可最终被孙权杀死,张飞,在长板桥前一声怒吼,曹操几万雄狮闻风丧胆,落荒而逃,却没想到在为关羽报仇的路上就被奸贼害死。诸葛亮,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赤壁之战,众人皆知周瑜纵火烧曹船,却不知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唐朝杜牧有诗说: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刘备为了诸葛亮,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尽心辅佐,在刘备死后,诸葛亮几番讨魏,可惜上天都与诸葛亮作对,在司马懿即将被火烧死时天降大雨。

天下三分,孙权,曹操,刘备各占一地他们斗来斗去,多少豪杰英雄死去,可尽管是曹操这样的奸雄,也会命令士兵不许伤害任何无辜百姓,这可能也是用兵之道吧!

多少计谋在三国中,空城计,孔明身边只有几十名文官,孔明坐于城头,弹着琴,司马懿担心有诈,便退兵了。黄盖为了取得曹操信任,心甘情愿,让周公瑾打了几十棍,这才取得了赤壁一战的胜利。

这就是三国演义!

【第5篇】

读《三国演义》有感

在暑假期间,我读了《三国演义》这本书,书中的人物形象,在罗贯中的笔下展现的淋漓尽致。

三国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性格刚烈或又稳重而又足智多谋的英雄人物,正所谓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原本魏、蜀、吴三足鼎立,却因刘婵的无知,和孙权的逝世,葬送了蜀、吴二国,司马家族野心勃勃,顶替曹家,自此,三国全归晋帝司马炎。

其中昏庸的刘婵,心胸狭隘的周瑜,以及矢志不渝的诸葛亮,深藏不漏的司马懿,其中一些人的性格和才华深深的让我收到了启发。

在动乱的三国时代,每个人都勾心斗角,为了权力,自由组建的武将,君王展开斗争,老百姓却活的卑微,这不正是人类现实生活的社会吗?一旦国家开展受苦的只有平民。

书中,刘备三顾茅庐的耐心,执着的精神值得我学习,在学习中,我一遇到难题就泄气,没有耐心,也不够执着,不愿意思考如何解决,找借口逃避,这不正好是我所缺的吗?再说诸葛亮,他身为军师,区区一人就能在乱世中提出三分天下的策略,战场瞬息万变,他总能想出各种办法,带领军队走向胜利,将对手玩弄于股掌之中,这是因为诸葛亮博学多才,读书多,而我却总是不愿意读书,遇到枯燥乏味的书,就将它弃置一旁,在考试上,总是粗心大意,总是忘记句子中的标点符号,或又是课外书籍读的少,遇到课外题目就干瞪眼,这是我的缺点,诸葛亮便是我心中的榜样与目标。

读了《三国演义》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要向书中的人物学习,达成傲人的成绩!

【第6篇】

人们常说读三国,知天下。暑假里,我认真阅读了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尽管读起来有些吃力,还是领略了其中的精彩。

《三国演义》中有许多人物,比如刘备、诸葛亮、曹操、周瑜等众多名将,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足智多谋、神机妙算的诸葛亮。

我最喜欢《草船借箭》中的诸葛亮。当时,周瑜因妒忌诸葛亮的才华一心要除掉他。周瑜以都督的身份让诸葛亮立下在十天内造出十万支箭的军令状。他认为这样就能除掉诸葛亮,以绝后患了。可诸葛亮却说三天就能造完。后来,他巧将曹操的十万支箭“骗”了过来,成功完成了任务,破除了周瑜的阴谋。

我一边读着诸葛亮的故事,一边联想,不禁想起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故事。新中国刚成立时,有一次美国记者来采访周恩来总理,美国记者问:“你们人走的路,为什么要叫马路呀?”这明显就是对我们中国人的侮辱,欺人太甚。可周恩来总理却不一样,只见他慢斯条理地回答:“马路只是简称,我们真正走的路是马克思列宁之路。”这句话不仅缓解了当时的尴尬情景,还巧妙地回对了美国记者的话,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使别有用心的美国记者无言以对。

智慧,无处不在,阅读与智慧同行。作为一名小学生,我有幸参加合肥市“暑假读一本好书”活动,有幸遇见经典,有幸与书中智慧人物对话,可谓幸甚至哉!今后,我将与阅读为伴,汲取知识与智慧……

上一篇:读《三十六计》有感400字
下一篇:《AI未来进行式》读后感600字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