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笔记 >

《哥伦比亚的倒影》读后感作文1000字

   《哥伦比亚的倒影》读后感1000字!

   作者:连木理

   上周读完木心的一本小文集——《哥伦比亚的倒影》,一直想写点什么,但迟迟没有写。原因很简单,就是感觉自己读得不太明白,甚至有些稀里糊涂的。坦白的说,木心文中提到的许多东西——文化、历史、思想等等——我都不了解,或者了解的不多,因此看不懂。

   但我依然要写一些东西,算不上书评,只是自己的感想与困惑,记录在此。

   起初想读这本书,是因为其中一篇文章——《童年随之而去》。高中语文阅读出现过这篇,那时候听老师讲,觉得十分喜爱,总觉得木心写出了心中某种隐藏很深的东西,因此一直想读这本书,直到最近,终于如愿。

   这本书的第二篇就是《童年随之而去》,于我而言,算是重温,读过此篇,我感慨道——“过去在课堂上听陈老师讲这篇时候,就觉得淡淡的伤感,今日再读,心里那种感觉,真是淡,大概是经历岁月后的淡。”然而我仅仅知道那种经历岁月的淡,直到读过整本书以后,才觉得,不仅是淡,还有一种“看透”的感觉,看透之中也道出了人性,言语甚至是刻薄和尖锐的,淡的背后,还有一种很冷的感觉。难怪我的一个朋友评论《童年随之而去》时说——哀伤的感觉就像刚到夏天光脚的时候,从脚到后颈的那种冷,莫名就打一个啰嗦。”

   木心看得太透。《童年随之而去》中,他写道“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我以为这是经历岁月后才有的感想,但后来我发觉,那种看透是骨子里的,与年龄似乎并无关系。

   我很喜欢其中一篇《竹秀》,最初读的时候,写到自然山林一类,隐居其中,读书写作,哪怕寂寞,或是野兽相扰,也是我十分羡慕的“闲人”生活。而木心笔下一些细腻的小心思——关于饮食、字、雨雪等等——也让我觉得有趣,而快到文末,他写道——“人害怕寂寞,害怕到无耻的程度。换言之,人的某些无耻的行径是由于害怕寂寞而作出来的。”一语道破。我忽然觉得,原来那些零碎的有趣,莫非都是寂寞之中自找的乐趣吗?他说:“我算是害怕寂寞的人吗,粉蒸肉,老虎,羊腿,竹秀……再住半年,可能也会无耻了。”

   以上只是一篇的例子,而整本书其他篇目,时不时也会读到那种突然令人一震的东西,不管是看透还是道破,有人说木心刻薄,也有人觉得他文字浮华缺少真诚。的确有这种感觉,我读过以后,总觉得其中几篇高冷而不可接近,因为我看不懂其中的典故,不知晓他背后的深意。这样想来,我猜想,木心写作的东西,本来就只是为自己而写,因此背后的深意,常人难以领悟也很正常。再说那些历史文化思想,本来也需要不断的积累,如今我学识尚浅,自然难以领悟。而我自以为看懂的地方,也就感到一震了。

   木心的意识流。我对意识流的了解不多,这本书其中一篇文《哥伦比亚的倒影》,同时也是书名,就用了意识流写作。坦白说,这篇我真的看得很累很累,整篇文,二十页,从头到尾就一个段落,而且直到结尾,才终于有个句号。结尾一句——“如果风再大,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全篇完,只觉得脑子木木的,我去,这他妈写的什么玩意儿。唉,是我境界不够,实在跟不上木心的节奏。整篇读下来,我顶多只能“断章取义”,看到有共鸣的句子或段落,就勾画下来,做个积累。深深的挫败感。好似连每一个逗号,都发出了木心的冷笑。

   木心的语言。高中读《童年随之而去》时,就被文中“盌”字给难住,但也仅此一个字而已。而现在阅读全书,生僻字也太多了,木心写作文白相间,读来时而觉得清爽简洁,但时而又觉得高冷不可接近。语言背后,还有讽刺意味。《上海赋》一文,从历史写到现在,从文化写到市井,再到习俗、性格,不得不感慨木心的深度与高度,不得不佩服木心的见识,但是这之后,又很难不感觉到凉。讽刺也好,道破也好,我总觉得,自己的心理也被其窥探得一干二净,看透背后,竟然有一种后背发凉的恐慌感。

   读过本书,就觉得自己无地自容了,深深的“知识自卑感”,我真是不学无术、才疏学浅,看不懂先生的文章,竟然还在这里瞎点评,内心忽然强烈的负罪感啊,真是冒犯了。容我再多读几年或者说几十年书,再来看先生的文章吧。

上一篇:《大流感》读后感作文600字
下一篇:《笑傲江湖》读后感作文600字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