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心得 >

俗世奇人黄金指读后感

《俗世奇人新篇》:黄金指

  [摘要]唐四爷又在碟中慢慢调了一些半浓半淡的墨,伸舌蘸墨,俯下腰脊,扭动上身,移动下体,在纸上画出纵横穿插、错落有致的枝干,一株繁花满树的老梅跃然纸上。

  黄金指这人有能耐,可是小肚鸡肠,容不得别人更强。你要比他强,他就想着法儿治你,而且想尽法子把你弄败弄死。

  这种人在旁的地方兴许能成,可到了天津码头上就得栽跟头了。码头藏龙卧虎,能人如林,能人背后有能人,再后边还有更能的人,你知道自己能碰上嘛人?

  黄金指是白将军家打南边请来帮闲的清客。先不说黄金指,先说白将军

  白将军是武夫,官至少将。可是官做大了,就能看出官场的险恶。解甲之后,选中天津的租界作为安身之处;洋楼里有水有电舒舒服服,又是洋人的天下,地方官府管不到,可以平安无事,这便举家搬来。

  白将军手里钱多,却酒色赌一样不沾,只好一样 书画。那年头,人要有钱有势,就一准有人捧。你唱几嗓子戏,他们说你是余叔岩;你写几笔烂字儿,他们称你是华世奎,甚至说华世奎未必如你。于是,白将军就扎进字画退不出身来。经人介绍,结织了一位岭南画家黄金指。

  黄金指大名没人问,人家盯着的是他的手指头。因为他作画不用毛笔,用手指头。那时天津人还没人用手指头画画。手指头像个肉棍儿,没毛,怎么画?人家照样画山画水画花画叶画鸟画马画人画脸画眼画眉画樱桃小口一点点。这种指头画,看画画比看画更好看。白将军叫他在府中住了下来,做了有吃有喝、悠闲享福的清客,还赐给他一个绰号叫“金指”。这绰名令他得意,他姓黄,连起来就更中听:黄金指。从此,你不叫他黄金指,他不理你。

  一天,白将军说:“听说天津画画的,也有奇人。”

  黄金指说:“我听说天津人画寿桃,是脱下裤子,用屁股蘸色坐的。”

  白将军只当笑话而已。可是码头上耳朵连着嘴,嘴连着耳朵。三天内这话传遍津门画坛。不久,有人就把话带到白将军这边,说天津画家要跟这位使“爪子”画画的黄金指会会。白将军笑道:“以文会友呵,找一天到我这里来画画。”跟着派人邀请津门画坛名家。一请便知天津能人太多,还都端着架子,不那么好请。最后应邀的只有二位,还都不是本人。一位是一线赵的徒弟唐二爷;一位是自封黄二南的徒弟钱四爷,据说黄二南先生根本不认识他。

  唐二爷的本事是画中必有一条一丈二的长线,而且是一笔画出,均匀流畅,状似游丝;钱四爷的能耐是不用毛笔也不用手作画,而是用舌头画。这功夫是津门黄二南先生开创。

  黄金指一听就傻了,再一想头冒冷汗。人家一根线一丈多长,自己的指头决干不成;舌画连听也没听过,只要画得好,指头算嘛?

  正道干不成,只有想邪道。他先派人打听这两位怎么画,使嘛法嘛招,然后再想出诡秘的招数叫他们当众出丑,破掉他们。很快他就摸清钱唐二人底细,针锋相对,想出奇招,又阴又损,一使必胜。黄金指真不是寻常之辈。

  白府以文会友这天,好赛做寿,请来好大一帮宾客,个个有头有脸。大厅中央放一张奇大画案,足有两丈长,文房四宝,件件讲究又值钱。待钱唐二位到,先坐下来饮茶闲说一阵,便起身来到案前准备作画,那阵势好比打擂台,比高低,分雌雄,决生死。

  画案已铺好一张丈二匹的夹宣,这次画画预备家伙材料的事,都由黄金指一手操办。看这阵势,明明白白是想先叫钱唐露丑,自己再上场一显身手。

  钱二爷一看丈二匹,就明白是叫自己开笔,也不客气走到案前。钱二爷人瘦臂长,先张开细白手掌把纸从左到右轻轻摩摸一遍,画他这种细线就怕桌子不平纸不平。哪儿不平整,心里要有数。这习惯是黄金指没料到的。钱二爷一摸,心里就咯噔一下。知道黄金指做了手脚,布下陷阱,一丈多长的纸下至少三处放了石子儿。石子儿虽然有绿豆大小,笔墨一碰就一个疙瘩,必出败笔。他嘴没吭声,面无表情,却都记在心里,只是不叫黄金指知道他已摸出埋伏。

  钱二爷这种长线都是先在画纸的两端各画一物,然后以线相连。比方这头画一个童子,那头画一个元宝车,中间再画一根拉车的绳线,便是《童子送宝》;这头画一个举着鱼竿的渔翁,那头画一条出水的大红鲤鱼,中间画一根光溜溜的鱼线牵着,就是《年年有余》。今天,钱二爷先使大笔在这头下角画一个扬手举着风车的孩童,那头上角画一只飘飞的风筝,若是再画一条风中的长线,便是《春风得意》了。

  只见钱二爷在笔筒中摘支长锋羊毫,在砚台里浸足墨,长吸一口气,存在丹田,然后笔落纸上,先在孩童手里的风车上绕几圈,跟着吐出线条,线随笔走,笔随人走,人一步步从左向右,线条乘风而起,既画了风中的线,也画了线上的风;围看的人都屏住气,生怕扰了钱二爷出神入化的线条。这纸下边的小石子在哪儿,也全在钱二爷心里,钱二爷并没叫手中飘飘忽忽的线绕过去,而是每到纸下埋伏石子儿的地方,则再提气提笔,顺顺当当不出半点磕绊,不露一丝痕迹,直把手里这根细线送到风筝上,才收住笔,换一口气说:“献丑了。”立即赢得满堂彩。钱二爷拱手谢答,却没忘了扭头对黄金指说:“待会儿,您使您那根金指头也给大伙画根线怎样?”

  黄金指没答话,好似已经输了一半,只说:“等着唐四爷画完再说再说。”脸上却隐隐透出点杀气来。他心里对弄垮使舌头画画的唐四爷更有根。

  黄金指叫人把钱二爷的《春风得意》撤下,换上一张八尺生宣。

  舌画一艺,天津无人不知,可租界里外边来的人,头次见到。胖胖的唐二爷脸皮亮脑门亮眼睛更亮,他把小半碗淡墨像喝汤喝进嘴里,伸出红红舌头一舔砚心的浓墨,俯下身子,整张脸快贴在纸上,吐舌一舔纸面,一个圆圆梅花瓣留在纸上,有浓有淡,鲜活滋润,舔五下,一朵小梅花绽放于纸上;只见他,小红舌尖一闪一闪,朵朵梅花在纸上到处开放,甭说这些看客,就是黄金指也呆了。白将军禁不住叫出声:“神了!”这两字叫黄金指差点头撅过去。他只盼自己的绝招快快显灵。

  唐四爷画得来劲,可愈画愈觉得墨汁里的味道不对,正想着,又觉味道不在嘴里,在鼻子里。画舌画,弯腰伏胸,口中含墨,吸气全靠鼻子,时间一长,喘气就愈得用力,他嗅出这气味是胡椒味;他眼睛又离着纸近,已经看见纸上有些白色的末末 白胡椒面。他马上明白有人算计他,赶紧把嘴里含的墨水吞进肚里,刚一直身,鼻子眼里奇痒,赛一堆小虫子在爬,他心想不好,想忍已经忍不住了,跟着一个喷嚏打出来,霎时间,喷出不少墨点子,哗地落了下来,糟蹋了一张纸一幅画。眼瞧着这是一场败局和闹剧,黄金指心里开花。

  众人惊呆。可是只有唐四爷一人若无其事,他端起一碗清水,把嘴里的墨漱干净吐了,再饮一口清水,像雾一样喷出口中,细细淋在纸上,跟着满纸的墨点渐渐变浅,慢慢洇开,好赛满纸的花儿一点点张开。唐四爷又在碟中慢慢调了一些半浓半淡的墨,伸舌蘸墨,俯下腰脊,扭动上身,移动下体,在纸上画出纵横穿插、错落有致的枝干,一株繁花满树的老梅跃然纸上。众人叫好一片,更妙的是唐四爷最后题在画上的诗,借用的正是元代王冕那首梅花诗:

  吾家洗砚池头树,

  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白将军欣喜若狂说:“唐四爷,刚才您这喷嚏吓死我了。没想到这张画就是用喷嚏打出来的。”

  唐四爷微笑道:“这喷嚏在舌画中就是泼墨。”

  白将军听过“泼墨”这词,连连称绝,扭头再找黄金指,早没影儿了。

  从此,白府里再见不到黄金指,却换了二位清客,就是这一瘦一胖一高一矮 钱唐二位了。

  转自“收获”微信公众号(harvest1957),腾讯文化合作媒体,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图文】俗世奇人2—黄金指

俗世奇人。黄金指(一)。冯骥才

俗世奇人 黄金指

  俗世奇人2—黄金指_图文

  俗世奇人2—黄金指 - 读书人物分享 ---黄金指 主讲:康中阳 班级:四七班 一、黄金指是谁? 黄金指是白将军请来的一位岭 南画家,姓黄,没人知道他的名字。 。。。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精选10篇

  《俗世奇人(足本)》是一本由冯骥才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0元,页数:20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一):人生百态,市井传奇

  2018第一本书。

  初中时候读泥人张、刷子李,感觉异彩纷呈,十分有趣,这次用了几天的零散时间,轻松而愉快地把这本足本《俗世奇人》看完了,找回了当年的一些回忆,也对天津卫这个地界上或真或假的奇人奇事有了更多的了解。

  冯骥才的这本书,语言有着很明显的津门特色,赛、嘛,无一不带着浓厚的天津色彩。叙事轻快俏皮,故事有头有尾,很适合闲时读,既能打发无聊时间,又能领略异乡风物。除了以上的人物,苏七块、杨巴、绝盗、燕子李三等故事也是耳熟能详,人物鲜明,诙谐有趣。

  或许看了太多的书,或许经历了太多的事,轻松的故事总不深邃,难免会被人不公平的轻视。有趣的故事适合短篇,而悲剧则宜用长,正好比快乐总是短暂,而悲伤却极多极长一般。

  02-13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二):鼓出来的俗世奇人

  天津人的脾性是这本书中各人物行为的基础,读完人物都鼓出来了。

  苏七块: 开所行医,正骨拿环,无论贫富亲疏,一律七块银元,您别以为我这人心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刷子李:一身黑衣去刷墙,只要身上有白点,白刷不要钱,你以为人家的名气都是虚的?那是你在骗自己,好好学本事把!

  酒婆:人生无常,到底是骗人不对还是诚实不对?

  死鸟:平日里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张大力:凡举起此石锁者赏银百两,唯张大力举起来不算。富有生活情趣的夸赞方式。

  冯五爷:读书人开饭店,靠想象过日子。

  蓝眼:造假画和看假画的对弈,计谋获胜,就像《张果老》,以谋卖画。

  好嘴杨巴:杨巴人性练达,生意场上,心灵嘴巧。

  蔡二少爷:卖家产卖出精的二少爷,有意思,计谋获胜+1。

  背头杨:维新时期的发型闹出的趣事,上厕所被误认性别这事儿,这个时代也在发生着呢。

  认牙:治牙的华大夫,认牙不认人。

  青云楼主:怀才不遇的小文人受外国人赏识,做了一场梦。

  小杨月楼义结李金鏊:不谈钱,我们讲义气,有来有往,互相帮忙。

  泥人张:靠手艺“回报”别人的羞辱,“贱卖海张五”,让他花钱臭名声。

  绝盗:偷盗做人“爹”,让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小达子:小达子在电车偷人反被偷,手艺不精,栽跟头。

  大回:大回人称“鱼绝后”,没有钓不上来的鱼,醉酒被一鱼车轧死,故评:能人全都死在能耐上。

  刘道元活出殡:突发奇想,活人装死尸,看尽死后事,活得更明白。

  黑头:黑头是条黑狗,商大爷好心收留,黑狗报恩看家,非常懂事,一次意外,害商大爷丢了脸面,离家出走几天,回家自我了结。

  神医王十二:不同苏七块,专治急病,急中生智,当场取材。

  皮大嘴:皮大嘴靠会说赚来一家金店,更靠说,打遍其他金店的引客奇招,让人口口相传,无人不晓他开的“金满堂”。

  黄金指:靠手指画画,技不如人却小鸡肚肠,设计陷害别人不成,溜之大吉。

  四十八样:天津药糖的手艺+刘二爷的智慧,领略了一把天津人说话的妙处。

  马二:马二模仿管四爷,以假乱真。混混模仿文明人,一个屁穿帮了。

  冷脸:相声逗冷脸。最喜欢的一篇,插图绝!

  一阵风:一阵风深知天津码头,藏龙卧虎,安分守己做个好船夫。

  张果老:成套与失群,卖东西的艺术。

  狗不理:原来狗不理的意思是卖包子的狗子不理人。

  钓鸡:钓鸡这能耐有意思,但偷鸡摸狗的小能耐,指着它活不了一辈子。

  龙袍郑:真龙袍郑碍着闲言,亡命天涯;假龙袍郑依势开店,日进斗金。

  陈四送礼:人际关系,送礼的大智慧。礼要在暗处,送却要送在明处,叫受礼的人心知肚明,外人在场却看不出来。

  燕子李三:轻功绝顶,劫富济贫,讽刺了下只有当官的把官印当宝贝。

  鼓一张:年画一年鼓一张,不知落到哪一方。

  洋相:中国人学洋人,装洋人,称为出洋相。

  黄莲圣母:庚子闹义和团时期,红灯照,义和团,与洋人的故事,我们虽败犹胜。

  甄一口:酒量无边从脚出,能人死在能耐上。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三):作者也是奇人

  最近加班蛮重的,每天晕晕沉沉,能够独立支配的时间不多。适逢周六时间休息,想要放松下换下脑子,就把在家里把市井奇人这本书看完了

  整本书可以说是以短篇小说集的形式集结出来的册子,文笔流畅,读起来绝对不会磕磕绊绊,再加上故事都比较有趣,入口即化,吃很多也不会腻,消化起来也不会不良。熟悉的配方和味道让我想起来小时候读故事会的感觉。

  顾名思义,这本书里讲的都是天津卫水陆码头中平头百姓中里面的奇人和他们的奇事,每个故事介绍一个人。每篇故事以说故事或者说书的感觉起头,先对故事的主人公进行简介说出他或者她的“奇”来吸引大家的好奇心、紧接着就开始慢慢的讲故事,拿具体的事情来详细说他的“奇”,中间设置几个转折和几个悬念,最后讲明白事情的真相在或者引出故事的想要交给读者的道理。

  故事里面的人物众多,完全可以单拿出其中的几篇写点什么。而这篇里不讲这些、单单讲些我读这本书时候对作者的一些想法。

  贵为体制内作协的主席身份、作者的文风和叙述方式却毫无疑问是个接地气的说书人的形象,平易近人不给人高高在上的感觉,就像邻家会侃大山的大叔一般,娓娓道理肚子里的人情冷暖。可以合理想象这些故事都是他平常从生活中听来的很多原材料,然后再加上他艺术家眼光进行筛选,最后经过妙笔写成。

  中国作者从民间劳动人民那里吸取故事营养,在艺术加工形成自己的作品,这种创作形式那是有悠久的传统的,无论短篇小说或者长篇巨著。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就是老蒲自己摆茶汤铺自己一碗一碗从别人嘴里要来的,再要么是施耐庵和罗贯中这样的直接那人家评书的本子直接改。我这样说不是说贬低人家的工作,而是说他们凭借自己的天才进行了二次创作,而这种模式的确有深远的源流。

  想想他为什么以古为师这么写,这里就不得不提yanan文艺坐谈讲话,在这个影响了新中国几十年文艺工作者创作风格的zz大会上,提出了“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口号。这下可难坏了众多作者们。中国作者们,经过及时年新文化的熏陶早已经服膺西方的各种文艺理论和创作文化,并且以此理论和文化为基础,诞生了大量的人才,创造了大量的文艺作品,开展了大量的文艺评论工作,也培育了大量的读者群。并且所有这些产业都集中在当时全国的几个大城市里。

  新理论的提出势必要将要改变整个产业的形式,造成部分作家的下岗,一些学习老大哥们搞山药蛋派,比较聪明的部分就想到重试老祖宗们的创作路线,既然千八百年下里巴人都听得懂听得高兴,现在的贫下中农应该也会听得爽歪歪呗。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四):腾|俗世常有,而奇人不常有

  《俗世奇人》是一本画风清奇的小书。对,画风!

  接骨大夫苏七块交际大师“死鸟”垂钓中的“龙袍郑”

  这是非常正宗的中国风,里面有许多非常地道的中国手艺人。冯骥才先生的另一个身份是画家,早年在天津从事绘画工作,后专职文学创作和民间文化研究,曾发起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可以说,他是最懂民间艺术家的作家。

  《俗世奇人·足本》其实是两部《俗世奇人》的合集,冯骥才早期曾写过一本短篇故事集,记录了天津坊间流传的一些奇人妙事,多年后增补的18个故事也是这种题材,因此就沿用了这个名字。相比前作,后来的故事内容上稍有差别:前18个故事主题偏向于“奇人”,人物本身即是亮点;后18个故事的主题偏向于“世相造就奇人”,给人的感觉是一旦脱离背景,奇人便不足为奇了。

  这是我所熟悉的俗世,街坊邻里爱嚼舌头,好热闹;手艺人爱出风头,好攀比,心高气傲;生意人能说会道,精明强干;到哪儿都会有热心肠的群众,但再大的“他人家事”也不掺和(所以给了骗子可乘之机);总也赶不完的时髦和看不透的世相,永远充满好奇永远熙熙攘攘。这是商埠,是市井,有着小城小民才会倍感亲切的浓浓烟火气息。

  这里有“仅供瞻仰切勿模仿”的奇人,有手艺精湛的,比如一天刷一间房的粉刷师傅——学他可能会饿死,随手就能捏出模型嘲笑土豪的泥人师傅——可能会被揍到断手,神乎其技的钓鱼圣手——可能会被举报;有个性古怪的,比如不交七块不给看病的知名接骨大夫——会被骂死,低调有品醉姿销魂的嗜酒老太——会上电视,学男子梳背头的时髦女子——如今就是板寸都红不起来了;也有确确实实存在于世间,可能让人想要模仿又想敬而远之的“实用人才”,比如交际大师“死鸟”——鸟儿替他吐露真言毁了过往拍下的马屁,谈判大师杨巴——察颜观色技能强得可以开课了,推广大师皮大嘴——民国时期的顶尖段子手,营销大师辛掌柜——这么欲擒故纵地卖东西在我们小城是很常见的……

  手艺人和怪人都很让人羡慕,前者有种“仗艺走天涯”的自豪和侠气,后者能在俗世的偏见中坚持做自己。他们简直就是外星人一样的存在。

  一定会有人笑我:这不过是小说,这样的人现实里又不会有,即使有也很难生存下去,何必太当真。现在只捧“实用人才”,手艺人早被遗忘啦。

  当然知道是小说。坊间传闻都是往玄了说,越神秘越夸张,越好,要的就是这种“只想得到偏偏做不到”的传奇意味。

  可我羡慕的是这样一种生活情趣,小民爱热闹,会捧也会喷;手艺人爱较真也爱出风头,新花样层出不穷。对,就爱他们的“好奇心”和“追星”,还有打磨技艺时的执着。要温饱也要看热闹,要赚钱也要做自己,想靠手艺吃饭是要有底气的,迎合市场之前,先迎合自己。比方说这泥人,我爱怎么捏怎么捏,你爱买不买,反正我不会饿死,不会被埋没。又不止于“只迎合自己”,能在码头立足的,都是征服市场的大侠。

  在《俗世奇人》里,手艺人的故事占了很大一部分。冯骥才先生是民间艺术爱好者,从小生活在天津,在他的成长环境里,能让人啧啧称奇的,首推手艺人,因为“在天津卫,人们只服手艺人”。我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这样的市井,只知道手艺人越来越少,越来越低调。牛人倒是越来越多,比如“那个人做实验很棒啊”、“那个人英语很厉害啊”、“网上有个人一年要读500本书啊”……之类的。

  这有什么情趣可言吗?

  但其实,我也是个没什么情趣的人(唔,还真不好意思说别人没情趣),不过是偶尔吹吹土,读读闲书,看着别人有意思的故事跟着乐而已。不爱生活,严重缺乏发现奇人的本事,只是一个俗人而已。

  俗世这么大,应该不止有我一个俗人是吧?只有我很难发现奇人吗?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五):大隐津门是奇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规矩,规矩下就有循着规矩或抵着规矩的各色儿人,三教九流混的文的。但甭管是什么人,混江湖的都得有看家的本领,能唬人的家伙什儿才站得住脚。无论是苏七块刷子李还是神医王十二华大夫,虽说身处闹市商埠,但也各有各的脾性义气,可谓俗世奇人,大隐隐于市。三十六篇,除了一篇写一只叫黑头的奇狗,其他都是些妙人儿,古道热肠的暖人心肺,看毕由衷赞赏这才是真江湖,偷鸡摸狗混不吝的逗人一乐,让人好气又好笑。这本书中藏着一个江湖,也藏着天津人的众生相,津人的逞强好胜,热心肠要面子,讲理讲情刻画的淋漓尽致。之所以评四星,不是对文章,本书纸质不错,内页也颇具古色古香,但封面时间一长容易旧损掉色儿,也算美中不足的。总体来说,瑕不掩瑜。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六):自在俗人

  天津卫上的那些个人儿,哪个不是俗世间的一朵奇葩?哪个不是大有故事?

  说多了泥人张、狗不理,也别忘了旁人。

  此书滋味,读者只有大呼过瘾的份!

  ###

  很轻易的就浮现出冯先生着一长衫,持一把折扇,带一块惊堂木,口若悬河的模样。

  说书人口带方言,加上些半文半白的调调;台下看客嗑瓜子、呷口茶,欢喜之际道声“好”,也是绝了!

  故事里的这人吧,好的有,坏的有——啥也不想太多,听故事,不就图个乐子呗。末了,懵懵懂懂,似有所思,足矣。

  ###

  大事小事,不分贵贱高低,凡做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都算奇人,都配得敬重。

  人嘛,生来就是俗的——眼耳口鼻心,吃喝拉撒睡,喜怒哀乐悲,无外乎此。

  所以说,俗不可耐也挺好。起码说明命还在不是?

  谁要告你他不想做俗人,啥也别说,你让他倒是先饿上那么几天,保准现原形。

  因此,再大的能人,说破天去,也是三魂七魄,七情六欲。

  不忌讳俗,人自然不俗。

  人生,苦也短,乐也短。管他三七二十一,先活够本才是呀。

  这不也能夸一句“真性情”?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七):天津,唯市井烟火中卧虎藏龙~

  我对天津这所城市,素来的印象只有狗不理包子、天津大麻花、天津腔还有各类相声曲艺大师,有时会觉得这个城市有点尴尬,比北京和上海差了一点,好像又没有成都、长沙这类二线城市有特色,处在一个中不溜秋的位置。可是冯骥才先生的这本《俗世奇人》让我对天津这座城市充满了向往。什么样的水土才能养成这样一批身怀绝技、怪异玲珑的人呢?这些人不是活在庙堂之上,而是存在市井之中。在冯骥才先生的笔下,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跃然纸上,却个个都是隐藏在天津卫里的“卖油翁”。天津人的豪爽,仗义,正直,好面子,让我不觉对这里的人心生好感,真想去那座城市看看那里的人,听听天津口音,看看码头上有没有展现绝活。

  我身边倒也遇到过一个天津人,是我的大学同学,一个女孩子,腼腆内向,不多言,静谧如水,但跟她走的近的人却没人说她不好。大四的时候,这个低调到尘埃里的女孩子,居然要参加团支书竞选,理由是为了锻炼一下自己的胆量,当时我已然大吃一惊,再后来毕业季,她又毅然决然地选择跨专业考研,研究她喜欢的中国古典文学,硬是拼了两年才如愿以偿。现在回想起来,其实是一个多热情的女孩子,虽然话不多,不亲近,但每年都给我们带家乡的特产,书法也写的很好,班里的活动也是尽心尽力。尽管现在少有联系,只是偶然翻到她的状态,发现还是那个“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拂风”的女子,只是从她偶尔的长抒己见,你还是可以看到那个有主见,敢拼敢闯的天津妹子。

  说起天津腔,有个小笑话,一个女同事,28岁,去北京出差,路遇煎饼果子摊,老板是一个40岁的中年男子,开口一句话让这姐们郁闷了一周,老板说:“姐姐,要加辣椒吗?”我这位女同事啊,心里大概问候了这个老板一千遍:你才是姐姐呢,你全家都是姐!后来,有人安慰她说:那个老板是天津人,有口音,天津管女的都叫姐姐,不是三声,是四声!这样,女同事才有所释然。但至于那个老板到底是不是天津人,不得而知,而天津人是不是真的那么叫姐姐,这还得我有机会去天津一查究竟。

  玩笑一则,却也有趣。

  《俗世奇人(足本)》读后感(八):充满着阳刚之气的好书

  前几天买了这本书,才看了几页,就满心欢喜,接下来两天就看完了。

  我想,这本书竟然有这么大的魔力!能使一个读者迅速爱上它。究竟是为什么呢?

  在现代社会中,年轻人都迷上了网络小说,爱看那种打打杀杀扭扭捏捏的武侠或爱情小说。我认为,在这种社会中,更是需要冯骥才先生这种书!

  书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再配上冯骥才先生手绘的有趣插图,跃然纸上,趣味盎然。刷子李、泥人张、苏七块这些名不经传的小人物在冯骥才先生的“神笔”下,展现出了一幅当时天津卫的“清明上河图”,让人过目不忘,看了又想再看。

  冯骥才先生在本书的末尾说过,“作家写人物的时候,这人物的音容笑貌先是清清楚楚在自己心里,然后用笔把它写出来。”这样说的话,作家画出来的画才是书中人物最真实的写照,“我画的是自己的《俗世奇人》,别人画的是他们心中的《俗世奇人》。”

  整书大量运用天津卫方言,让人更像是走进了书中的世界,与书中的人物进行交流、触摸。对于现在生活在大都市的人来说,最需要的就是这本书。

《黄金指》(俗世奇人)

俗世奇人。黄金指(一)。冯骥才

【俗世奇人 黄金指(3)】在线收听

《俗世奇人》每个人物用一句话概括

  猖狂傲慢的绝盗

  能说会道的皮大嘴

  技艺高超的刷子李

  小肚鸡肠的黄金指

  力大无穷的张大力

  狼狈不堪的背头杨

上一篇:哈佛零晨四点半读后感
下一篇:最好的知己读后感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