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心得 >

王朔致女儿书读后感

致女儿书读后感

  《致女儿书》是王朔对女儿关于自己家庭、血缘、历史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叙述。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致女儿书读后感,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致女儿书读后感(一)

  这两天在读王朔的小书《致女儿书》,和原本期待的长辈给晚辈讲述人生经验的脉脉温情不同,这更像是王朔的自传。他从宇宙洪荒开始写人的起源,大笔一挥,从猿猴写到人,从古写到今、追朔中国人的祖先,再到自己家族王家和薛家的渊源,这种写法很是有趣。我抱着打探家私的心情,结果却又复习了一遍遗忘已久的历史知识。

  书的前半部分,没有分章节更别说分篇了,读起来有点喘不过来气。王朔写到了他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可以说是非常糟糕,父亲是军人,母亲是医生,在王朔十岁之前,父母都不在身边,父亲的面目模糊到王朔早上见过,傍晚在人潮中就分辨不出哪一张是自己父亲的脸。的确,那是一个单一雷同的时代,张扬个性是禁忌,所有人都具备同一种精神气质。母亲是家中一霸,脾气火爆,表达关怀的方式是粗暴的,以至于把最亲近的人都逼到远远的;他母亲又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当然,人都是自私的,但是她母亲则表现得毫无遮掩。王朔说他一直很佩服她这种凡事先想到自己的本事。

  我特别同意王朔对于亲情的看法:血缘关系不代表一切,你从来不付出,照样什么也得不到,没有谁天生对谁好的。也许这种观念特别不符合中国的传统伦理,孝是天经地义的,养儿防老更是不容质疑。

  于是我想到了我的爸妈,他们和父母的关系又如何呢?中国人似乎到近三十年才慢慢开始学习表达自己对亲人的爱,如何经营和至亲的人的关系,然而和西方成熟的家庭关系相比,还有着漫长的距离。而我隐约觉得,中国社会目前出现的许多令人无法接受的事件,背后都可以从家庭中找到最初埋下的祸根。一个社会是由家庭组成的,有什么样的家庭,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当一个社会出现偏差的时候,回到家庭,也许能提供一种反思的路径。

  回到这本书,王朔毫无保留地剖析自己和父母的关系,我想他是想试着去告诉他女儿,什么才是一个正常的家庭关系。而所谓的正常,在当下又是多么地稀缺。我们很容易在现实的光怪陆离中跑偏,把原本最简单的善意扔到了光年以外。

  致女儿书读后感(二)

  没想到自己看这本书的时候一直在哭。

  其实我之前对王朔和他的书并不了解,觉得他就是一个嬉笑怒骂的人,当然这里“骂”占主要成分,其实也对他存在一种偏见。结果这学期没想到文学社要我做一次王朔的读书会讲座,于是我不得已开始恶补王朔的作品,才意外地发现却是这样喜欢。

  我选择读的他的第一本书是《致女儿书》,小小薄薄的一本书,是之前我在书店很多次看到想买下来后来又没有买的一本书。

  开篇的序言就把我看笑了:“总的说来,出这书再次证明了我是不甘寂寞的、虚荣的、拿亲情出来卖钱——那怎么了?我就这样。瞧不惯我别买呀。就跟你多正经似的。谁也没求着你。”其实之前这本书刚刚出版的时候我就听到很多这样的评论声音,坦白地说,我自己也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所以看到这里就笑了。

  “我这书不想男的看。男的一肚子脏心眼儿,张嘴儿就是脏问号。我这书是写给女性亲属看的,女儿嘛。”

  “我认为女的比较关心人、本身的潜在可能,能聊到一块儿去。男的分工好像是管物质交易、社会关系的那一部分,所以特爱比较价格,分高下,什么都放在一起比,特讨厌。我们这里是聊可能性、潜在的,本来就闹不明白还没到可以拿来交易的程度的东西,男的冒出来猛一听经常不懂,还得装什么都懂,比谁都懂,就他懂就他对,知道好歹例外,傻精傻精的一个个的在我看来。”这段连着读下来非常有气势,特别好玩。

  北京话太生动了,其实我觉得方言都特别生动,比普通话生动:“有一天聊小时候的愿望,我说我特想被人养起来一直其实,别人说你这心理完全是一女的心理,我想了想,说:还真是。这也没什么丢人的。我就拿自己当一女的要求了。我们女的从小挨坑,每月疼半拉礼拜,不太关心谁比谁精,都你们精行了吧,你们知道什么和什么互相一换就能多出几张纸来,这几张纸拿哪儿去都能还换出东西来,就你们家纸多,你们机灵,比人会算,叫人精儿,简称鸡贼。”

  关于男人和女人的讨论,特别精彩,读到后面也笑抽了:“男的也不都不是东西,女的也不都是东西,各有各的是东西和不是东西;男孩就还行;女人,老婆子,娘儿们,眼睛瞪得跟铃铛似的,瞳孔写着仨字儿,我爱钱!而且急急的,必须需要,现在就要——也不是东西!结论是孩子都行,男孩女孩都好,不分性别,那就是岁数不大好喽,岁数是一比较操蛋的东西,能把一人平白从好变成比较次,也不能完全这么说吧?这不成骂人了?老而不死谓之贼?咱不学孔先生瞧不起人,把人分等儿,把年龄分段儿,哪年龄段儿,哪等儿人,哪性别,都有好的次的,合得来合不来的,瞧着顺眼不顺眼的,好人还有滥好人呢,可怜之人还有可恨之处呢,所以谁也别说谁了,都不怎么样,说操蛋是都够操蛋的,说好也都有个一二三四五六七,也都不容易,又成和事佬了。穷人犯坏,笨蛋抖攒儿,鸡贼假惺惺看着真是生气,但是人家又碍着谁了?还不是给你们当一乐儿?买的,卖的,都没吭声,没言语,你一个看热闹的,瞎跟着着哪门子急呀?是为序。”

  王朔用非常生动的语言给女儿讲述了人类的历史:“最早都是人不人鬼不鬼,披头散发坐在树梢上,喝西北风,一年四季吃水果。忽然雷劈下来,大树一棵接一棵烧起来,像盛大的火炬接力赛。大火过后头上全是天空了,那敞亮,那浩荡,真叫猿猴崩溃,像咱们现在被扒光了衣服扔到大街上。”

  “冬天天冷,大雪封山,一出门就是一溜脚印,跟踪别人经常被人家反跟踪,搞不好就被人家抄了窝子堵着山洞像守着冰箱一样样吃。”

  “选举国家领导人的那天,是小麦成熟的季节,放眼望去一片金黄,大家指小麦喜悦地结巴起来:黄……黄……转脸看见刚选出来的这位。又一齐指着他结巴:黄、黄帝。”

  讲到吃的东西:“那时候喝面汤,也叫糊糊,疙瘩汤。喝不了的,忘一边了,天热,隔了夜,发酵了,成酒了。有小气的,舍不得倒,一喝,美了。再喝,成醋了。也成。有时候糊糊稠了,发酵了,大起来,胡乱再烤,成面包了,巨香无比。从此知道吃干的了。”

  说到肤色和相貌,有着特别精彩的食物的比喻:“皎皎者易污,你看老姜的女儿老崔的女儿,蒙古人种和高加索种生的孩子,牛奶里加鸡蛋,做出的蛋糕就是起司的,老牙色,就均匀。加黑人,怎么做躲不开巧克力。再往后,下死劲揉中国这团面的是满族大师傅,等于不放奶多磕鸡蛋,到咱们上好几代,一盘子鸡蛋糕——点俩黑葡萄。”

  读这段的时候想起我姥姥:“你也见过奶奶年轻时的照片吧,确实很好看,大眼睛,高鼻梁,还有一头红头发。奶奶一说谁好看都是大眼睛高鼻梁。我问她,你觉得马好看吗。”

  “南京‘总高’原来那个院子在孝陵卫……和你出生的老政治学院83号院别提多像了。能阅几千兵的大操场;庙似的大礼堂;老大爷似的垂柳;一座座岗楼似的宿舍楼教学楼和一扇扇敞开无人的楼门。唯一不同是操场四周环绕一圈明沟,南方雨水大,走水的,沟里的草又绿又肥。我去的那天,刚下过雨,沟里存着二遍绿茶般澄澈的水。”这样漂亮的文字。

致女儿书王朔故事梗概500字

  《致女儿书》是王朔对女儿关于自己家庭、血缘、历史和个人情感的真实叙述。它原本是一个相当私密的文本,是当遗书写的,准备要有个万一可以给女儿一个交代。他要告诉女儿咱们家是什么来历,你的爸爸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内心深沉的歉疚和痛苦……在书中他细致地告诉女儿什么是正确的世界观,拳拳的为父之情漫洇纸上。

  在书里,王朔和女儿交流的尺度相当宽泛,包括他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困扰、他在自己创作中的种种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实际上以己为例,坦率地告示女儿真实的男人什么样。这种非常平等的视孩子为独立个体的父女关系在现代社会也还是仅见的。

  在书里,王朔和女儿交流的尺度相当宽泛,包括他在家庭伦理关系中的困扰、他在自己创作中的种种思考和苦苦探索,以及实际上以己为例,坦率地告示女儿真实的男人什么样。这种非常平等的视孩子为独立个体的父女关系在现代社会也还是仅见的。

  而文字极其优美和细密。王朔在这个私人情感领域里倾身投入,袒露挚爱亲情,这在他以前的创作中从未有过。其中《致女儿书初稿》就是一篇上乘的抒情散文,浓情炽爱,此时心情;爱而不得,去而复返,一吟三叹,低回曲折。是显露王朔真实心性的性灵文字。

  尤为难得的是,这里有他最深刻的自我批判和反省。因为在所有的事情上也许都有为自己辩护的理由,惟独面对女儿,只要你离开就意味着自己从根儿上的不负责任。因此,这本书可以称为王朔的忏悔录和思痛书。

  真挚、深情、不留余地的自我省思是《致女儿书》品高一格的鲜明标志。

王朔致女儿书经典语录摘抄

《致女儿书》:面对女儿,强势的男人如王朔,也诚惶诚恐不知所云

《致女儿书》读后感10篇

  《致女儿书》是一本由王朔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6.00元,页数:11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致女儿书》读后感(一):做个真实、自省的父亲

  王朔写给女儿的书,里面都是他想写给女儿的话。用他自己的话说,不要脸地拿出来发表了。

  一个同事很喜欢王朔,可看了《我的千岁寒》之后说,看不懂,这个王朔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王朔了。《我的千岁寒》我没看过,不过这本《致女儿书》确实有些看着费解的地方,尤其是到后来,王朔决定敞开了写,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时候。有时几乎是自说自话,根本不顾忌读者了。但同事有句话是对的,这个王朔已经不是当年的那个王朔了。书中他多次对过去的生活方式表示后悔,认为女儿如今对他若即若离是他自作自受。人上了年纪就会这样吧。所以他给女儿写书,让女儿明白父亲是怎样的人。

  书中的真实、自省的精神难能可贵。有评论说,作家给子女写书的不少,但像王朔这样坦诚、不矫饰的不多。我想,如果父亲是一颗水果,其他作家把自己做成了水果沙拉,王朔则把自己打成了纯果汁。

  也许人有了孩子之后都会产生这种想解释一下的想法吧,至少我也如此。解释一下我是什么样的人,我是怎么变成这样的,变成这样有什么好有什么不好,她应该如何学会我的好避免我的不好。不过至今想法还只是想法,理由是忙,没时间。实际上更可能是因为没有自信,不知道能不能把自己写明白,不知道能不能像王朔那样把自己剖析得那样狠。倒不怕女儿看了会吓一跳。我希望她有个真实、自省的父亲,而不是一个高大全的父亲。真实、自省的人,哪怕有些不堪,但是有救,而高大全的人则已经虚伪得无可救药了。其实,我是希望她能成为一个真实、自省的人,而这要以她有个真实、自省的父亲为前提。

  《致女儿书》读后感(二):摘抄

  经验告诉我,大部分人不配我用诚实的态度对待。诚实大多数时候不会使事情更简单,反而导致尴尬和不必要的浮想联翩。一般会被指为缺心眼儿,同时助长一种极为不良的心态:自大。要诚实,先要有条件,诚实之后别人也拿你没办法。

  今天我终于可以承认我不勇敢了,面对公然的暴力,一心想的就是怎样逃开,哪怕丧失尊严。我就是人家说的那种软蛋,一直是。能承认这一点真好。我感到放下一个大包袱。这辈子背着它我真是累坏了。姜文有一次坐出租车,司机说你就是演姜文的那个人,他回来跟我们说这个司机说得真好。我从保育院开始就演自己,演到今天经常要醒一下,告诉自己你不是这样。

  往前看,指日可待;往回看,风驰电掣。这是我对岁月的感受。

  依据我自己的生活经验,真实是第一的,道德判断根本就不是应该作者来下的,当然我认为读者也没有权力来下道德判断。但我们特别习惯于道德判断,这特别影响叙事。

  实际上就是你不习惯讲真话的时候甚至讲真话的方式都找不到了,老实说我碰到的就是这个,因为讲假话的一堆,我们所有的文学技巧其实都是在讲假话,方便讲假话。烘托也好,比兴也好,其实都是为了遮蔽真实,或者把真实美化了,把丑陋的东西写得不那么丑陋了。讲真话想坦白地讲的时候特别困难,它就变成了只有直抒胸臆那么一个直接表达,但是这种简单的表达又不太适合表达复杂的东西,譬如说出现平行的这种心理感受的时候,它在一个叙事中要中断叙事来铺陈心情,讲一层层心情,把叙事节奏就打掉了,所以有的时候就接不上叙事,出现技术上的好多问题。

  当然我认为我的故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当然不只我有代表性,每个人都有代表性,其实越个性越共性,我认为有好多作品不能引起共鸣是因为它个性化不够,它概念化了,概念化是不可能引起共鸣的。

  要避免概念化没有别的,只能真实和极端真实,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是别人不可能替代的,同样的故事不管亲情还是爱情,每个人经历的细节是不一样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必须把最真实的那部分写出来才可能避免概念化,否则真的会掉入概念化,当然道德化也会掉入概念化。

  有没有罪恶感,对你看清事情的真相特别重要,假如你永远认为自己是清白的,你就永远看不到真相,天经地义也有可能不对。

  我的全部经验告诉我,正确的生活态度实在和年龄没关,非和年龄挂钩也一定呈反比关系。

  你看现在这社会仍然在或明或暗地给孩子们施加压力,常回家看看呀如何如何呀,多陪陪老人呀,这东西会变本加厉的,解决这个问题你不能又建立在一个错误的认识上:你不这么做就是犯罪。那我觉得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做父母的都是成年人了,至少从我们这一代开始父母应该懂事、自尊,应该知道人的生老病死是人必须经历的,我作为成年人得自己去扛这个事,国家当然应该统筹一下,在我能挣钱的时候就把后事安排好,这实际上是一个服务的问题,反过来要求孩子不太好。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你说你爱我,其实我很清楚你骨子里是脏心眼,是叫我将来在你老了失去劳动能力后保障你——你不肯学习意味着你将来不打算为我的衰老负责任。你看这么多父母都快——已经——把孩子打死了。您这不是爱,爱是不能交换的,无条件付出,不要回报,想都不想,起这念已是罪恶了,付出中已经达成次级回报——快乐奖赏了;跟牺牲肉体放弃清白遗臭万年享受痛苦那种境界又怎么聊呢——听都没听说过吧?我国人群的基本价值观是混乱的,混沌不明的,越老越不懂事。

  所以你必须只有内心的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那我其实觉得你要自己写作有存在的必要的话你怎么也得有点跟别人不大一样吧,对吧?就不说高低了,你得跟别人不一样。你要跟别人一样、相似的话,就会打击自己的自信,这个甚至我都不认为是多么深入的问题,就是功利性的要求,你就是为了功利目的也得这样。你要跟别人完全一样就没必要存在了。

  《致女儿书》读后感(三):向女儿介绍家族的历史

  这本书包括两个部分《致女儿书》和《和我们的女儿谈话》。

  《致女儿书》从自己家族的历史来历说起,爷爷奶奶的事情,后面变成了日记式的叙事,然后是初稿,初稿写得很情深意切,感人。“写到你时闸门开了,发现对你有说不完的话,很多心思对你说才说得清比自言自语更流畅”

  《和我们的女儿谈话》这是一段访谈录,好朋友的女儿咪咪方对老王的采访,问了好多问题,老王回答莫名其妙,大致说他们那一代很惨,他不是作家,他什么都不记得。。。

  书中触动人的一些话“往前看,指日可待;往回看,风驰电掣。这是我对岁月的感受。”“人生的意义止于人生,你不要悲切。”

  《致女儿书》读后感(四):怎么办,做人有这么多为难

  这不是一本真写给他女儿的书。马伯庸有“陨石遁”的逃坑办法,王朔也想这么干,于是有了这本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书。他不觉得小说非得有个结局,生命是一直在延续着的,仔细想想,好像是这么回事,咱们从小看电视剧落下一毛病,总觉得好人吧就得有个光明的结局,男女主再怎么误会最后还是会在一起的,除非在电影里才容易出悲剧。活到这岁数有点明白过来了:谁给你打的包票许你一定要拥有这个,占有那个的?生命能给我们保证的唯一就是不确定。

  感觉王朔是比较拧巴的人,跟自己较劲呢。一方面有军队大院里面出身的优越感,一方面又有种面对生命各种美好的自卑感;一方面觉得自己被生活逼着写那些“反智”的东西取悦大众(还是优越感),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写各种东西感觉都不太好。这样的拧巴,也就是作吧,或多或少在我们心里都有点儿,告别了自命不凡的少年阶段,开始承认自己的平庸,开始承认这辈子有些梦想可能真的没法实现,却始终隐隐觉得哪天自己还能“踹一踹”。是不是这样的纠结情绪比较容易激发人的思考?导致王朔对人生、对世界、对历史的理解都挺有意思。要说他真诚,好像这个词不是很合适,他坦荡得可以耍起流氓来,但成年人都知道那都是些正常的阴暗想法,总之能这么肯骂别人骂自己的人很特别,能让那些正襟危坐道貌岸然的人不知所措。

  看到他和父母,父母之间的关系很难过。他说:孩子带给我们的快乐是无法估量的,早就还了你的养育之恩了,要求快乐之源赡养自己就是种道德绑架。他说:看到的中国父母对孩子不好的比孩子对父母不好的多,做孩子的真不易。对于他的亲子观点我至少同意一半。我以前写过“孝顺是个害人的词”,非常反感我们的社会从旧时的三纲五常演化到现在的道德绑架,仿佛大家都得绑在这“家和万事兴”的一个框里,装出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来,说个两代人分开住很多人都接受不了。别提天涯上那些跟公婆相处的让人头痛为难的帖子,光是我现在和自己的父母相处,都没法保证一直融洽。我有天陡然发现,我爸妈身上的缺点我都有,这让人有点儿崩溃。我到这年纪了我妈还在意图控制我,只好远离。我也不指望谁能改变谁,夹心层么,拉风箱么,同学也说过工作的烦心事不敢跟家里说,怕父母担心,跟老公的矛盾也不敢跟家里说,怕父母担心……导致一起吃顿饭还真没什么好说的了,只能拉呱拉呱明星绯闻、国家大事,没法走心地聊聊天,陪伴老人的有效时间还真不多。

  从书里看,王朔应该修了比较长时间的佛,对人生、灵修的体悟很深刻。我们身处的世界价值取向是如此单一,大家都要谈进步,谈成功,谈财务自由,不想这些就跟咸鱼没什么分别了。在不同的城市好像过的生活内容都有很强的雷同性:一年去趟国外旅行,咖啡拉花的照片,晒娃,健身,看书……正如王朔所说,如果内心不丰富,那大家的表面生活都是差不多的。想想人生有这么多糟心事,光是工作就有让我头皮发麻的感觉,但这些情绪不过像一阵风,如果我们都是一些蛋白质的堆积,人生也不过是我们精神分裂时的一个浮想,我们只配做人的想法只是这时候当人的错误想法,那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没有认知,没有痛苦,没有生,没有死,也没有尽头。也许我们身处的世界只是一个人弹出的水泡,或只是一个人晚上的一个梦,或者干脆就是一台电脑里的某一个程序。

  做人有这么多为难,想到像王朔这样才华横溢的人也照样拧巴着,心里也就平衡了些。

  《致女儿书》读后感(五):家要有孩子,有晚饭

  带着将死的情绪来写,这本书的基调不能说灰,至少是不明媚。十几年前想起给女儿当遗嘱写的文字,如今她已是别人家的媳妇时,王朔仍以爸爸对孩子絮絮叨叨的口吻温柔提醒。最明显的是她对于一个家庭的从无到有再到无的思考。读到”家要有孩子,有晚饭……“时,已经不知道是第几次他在文中流露对安稳家庭生活的希冀,与母亲的争吵和对其强势不满地控诉,随着亲人的一个个离开,消解为对大大、爷爷的想念和内疚,对自己行为和家庭的反思。

  对大小家庭的反思都是有的,从父母到自己,再到女儿,反观自身的来龙去脉,推理为人和为人父的资质。在描写爷爷奶奶的段落里,我也分明看到整整一代人与另一代人的隔阂,几乎是永恒不可消除的存在。常有人讲永葆青春,也有人试图做过甚至成功过。但在多数人看来,一个老人即便拥有一张青春不老的脸,一幅金刚不坏之身,经历的青春期再不能重新来过,年轻过这件事被烙在曾经的那几年和那些周遭时光,而你不过是年轻人眼里的天山童姥,被传为不老神话的老年人。时间不是无情,是情非得已。

  最近读的一些书大都包含作者的自省成分,能清楚的剖开自我,揪起其中最黑暗最令人害羞不齿的结节,并力图开始手术性的改变的,大都已人过中年。或许这些人生的感悟老的太迟,追悔当初有些力不能及。

  以我最近的状态来读,亲人不易,且行且珍惜。

  《致女儿书》读后感(六):语言风格很独特 有批判与自我批判

  看王朔的小说是这样 你有时候状态对了 就到了他写的那个轨道上 你就知道他写的什么 觉得这人真牛逼 状态或环境不好的时候会没有体会

  也有时候这是人无聊的臆想或纯粹个人的表达 其实跟现实扯不上什么关系 跟我们也没多大关系

  王朔打内心里确实是一个温柔的人

  说是介绍家族史其实整合了历史发展 讲自己与家族的关系 说着说着又顺到说自己上 这些人写小说给人一种灵异的感觉 你就觉得这人要么是抑郁症要么就是吸大麻 又顺到世界和宇宙上

  他这些东西也都是非逻辑的 省略了好些个思维过程 也许是故意让看不懂的人看不明白 省得自己矫情 好在内容凝练充实 也会偶尔扯大跑偏

  到了一个阶段 人好像会开始唯心了 觉得解释不通很多事 唯心 感觉 这些东西最靠得住 也才能描述准确

  人好像一原装手机 过了几十年发现其实出场自带的软件跟自己没关系 真操蛋 删 删不掉 就这么操蛋的打发 跟社会杠着

王朔致女儿书:为你的一生打个前站

  [导读]我们都挺想你的,虽然你觉得我们都很无聊。你在这个家才像个家,大家有的忙,所以早说过你是咱们家的主心骨,人物关系都围绕你来,没有你,过个节都成了可畏可怖的事。

  一月四号是大大的生日,奶奶给我打电话,叫我接她去福田公墓给大大和爷爷扫墓。这几个日子,大大和爷爷的生日,忌日,加上一个清明节,都成了咱们家重要的日子,到这一天就要买花,去墓地,算下来上半年隔不了仨俩月就要往八大处跑一回。当初大大和爷爷都有遗言死后不留骨灰不置墓,现在看留还是对的,给活人一个去处,否则叫奶奶去哪儿呢。

  大大的墓上已经有两束扎得很细致的白玫瑰,擦碑的女工说上午有人来过,听她讲来人的模样,我们猜是大妈和大大的一个战友。我和奶奶带的花也是白玫瑰,不过没人家拿来的好。爷爷的墓上没有花,他到晚年没有朋友你知道的。他墓后原来的那排桃树也砍了,大概开春要在这片空地上修新的墓穴,买墓地时人家就讲过。墓园里很冷,刮着风,我穿着军大衣走了一会儿身上就吹透了,尤其是脚下,像穿着布鞋走冰。我和奶奶在大大爷爷墓前各站了一会儿,摆上花,听奶奶说我们来看你们了,等她哭出来,哭得差不多,就劝她走了。每次都是同样的过程,她只有这一句话,然后就是站着,捂着鼻子哭。表达感情是很困难的事,奶奶还能说一句,我一句也说不出来,心被压在很多层棉被底下,要挂在脸上就觉得像在装,这也是我不愿意去墓地、病房这类地方的原因,每次去都手足无措,回来就要一个人坐着喘半天长气,好像刚去过高原。

  和奶奶聊天,奶奶说到你,要给你寄压岁钱,她有一些美元,问我给你一千够不够,我说一千可以了。我们都挺想你的,虽然你觉得我们都很无聊。你在这个家才像个家,大家有的忙,所以早说过你是咱们家的主心骨,人物关系都围绕你来,没有你,过个节都成了可畏可怖的事。

  从奶奶家出来一路开车都在想你,想你小时候圆墩墩一脸憨厚的样子和那时咱们家吃饭乱成一片的场面。刚上北四环,前面一辆大货车不打灯猛往最里道并,我狂踩刹车狂摁喇叭从它和隔离墙之间千钧一发冲过去,还是感到车被震了一下。大货车司机停在后面下车向我道歉,我下去检查车,没见到刮蹭的痕迹,竭力平静下来,跟他说,咱们都好好的,快过年了。再开车上路,看不见右边了,这才发现右后视镜被刚才那一下撅了进去。你妈开车一贯鲁莽,像开推土机,你坐你妈的车,一定记着提醒你妈锁车,系安全带,美国路况好,车速快,你们每天上下高速公路,出一点事就不得了。你妈说我虚伪,怕老妈子出事,我也分辩不得,怕、心如惊弓之鸟也是实情,觉得现在的太平像画在玻璃上,你们那边稍一磕绊,我这边就一地粉碎。知道你又要说什么,说我还是自私。

  我承认我自私,真不巧让你看出来了,但你不是别人,你就是我的“私”,我做自私考虑时都把你包括进来,尽管你可能坚决不同意。照照镜子就知道,你为什么跟我这么像,一看到你我就特别分裂,你妈也说过,真是“活见鬼”。当年你妈刚怀你我就反对生你,知道生了你就完了,当时惧怕的是内心的温情,没想到是这样的一个魔术,让自己看着自己,永远无法安心。

  前几天和你在网上聊天,你的一句话真有点伤我的心,你大概是无意的,随口一说,你说,做你女儿真倒霉。还记得吗,你上来态度就很激烈,问我为什么几天没消息,一口一个自私,一口一个白痴。我说你怎么骂人,你说跟我学的,还问我为什么没有老郝那样的朋友。我说你不要当愤怒天使,问你是不是因为是我女儿受到别人什么亏待。你说那倒没有。既然无关别人,那就是我亏待你了。我不是在这儿抱怨,你有权表达你的感受,我不能当一个你满意的父亲,至少可以当一个言论自由的父亲。说伤心也请你原谅,毕竟被自己女儿这样说也不是什么光荣的事。过去我认为只有你妈才有资格这样说,觉得我对你已经比对所有人都好了,把你视为珍宝,想像自己可以为你死,经常被自己感动,也知道你未见得如我一般想,没想到差距这么大。更锥心的是你说得对,我说爱你,其实最基本的都没做到 和你生活在一起。一个女儿对好父亲的要求其实很低对吗,只要他能和自己住在一起,这一条没有,再说什么也只能称为虚伪了。你妈说过,我错过了很多你成长中的时刻。过去我还不太能体会她这个话,现在这句话每天都在敲打我。你妈这话有两层含义,一是替你不平,二是责我不懂人生什么重要。也只有你妈,能一语道出咱们俩的不可分,一份缺失就是两个人不完整。

  嘴里说最爱你,实际上从一开始就使你的人生像残月,这就是我,你讲“倒霉”也不为过。

  不知道你有没有想过希望你的父亲不是我。我小时候这样想过,我那时想将来我要有孩子绝不让她这样想。人家讲,当了父母才知道做父母的不容易,我是有了你才知道孩子的更不容易和无可选择。当年和爷爷吵架,说过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要求出生的。想到你,越发感到这话的真实和分量。你是一面清澈的镜子,处处照出我的原形。和别人,我总能在瑕瑜互见中找到容身之地,望着你的眼睛,即便你满脸欢喜,我也感到无所不在的惭愧。你还是婴儿的时候,只要一笑,就像太阳出来,屋里也为之一亮。那时喜欢捧着你的脸狂亲,因为想,大了就不能这么亲了。抱你的时候也想,怎么办,总有一天不能抱了。最后一次离开你们,你妈妈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你不应声,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进你屋你抬头看我一眼,你的个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里充满孩子的惊慌。我没脸说我的感受,我还是走了,从那天起我就没勇气再说爱你,连对不起也张不开口,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从你望着我的那眼起,我决定既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很多有过家庭破裂经历的人说,大了孩子都会理解的。我相信。我一点都不怀疑你将来充分观察过人性的黑暗后,会心生怜悯,宽大对待那些伤过你的人。那是你的成长,你的完善,你可以驱散任何罩在你身上的阴影但我还是阴影。在黑暗中欠下的就是黑暗的,天使一般如你也不能把它变为光明。理解的力量是有限的,出于善良的止于善良。没有人因为别人的理解变回清白,忏悔也不能使时光倒流,对我这样自私的人来说,连安慰的效果也没有。

  当一个自私的人,就意味着独自呆在自己当中,和这个世界脱钩,既不对这个世界负责也不要这个世界对自己负责。自私也讲规矩,也讲权利义务对等,不攀援,不推诿,是基本品质。喜事、成就未必不可以择亲分享,坏事、跌了跟头一定要悄悄爬起来或者躺在这个跟头上赖一辈子。被人拉起来再抱住这只手哭一场大家混过去为真正自私者不齿。做了小人就勇敢地当一个小人,这是我在你面前仅能保存的最后一点荣誉感。

  我选择自私,盖因深知自己的卑下和软弱,与其讲了大话不能兑现不如压根不去承当,是苟全的意思。在你之前,做得还好,也尽得他人好处,但始终找借口不付出,沿用经济学概念,将自私视为“无形的手”就是立论之一。这一套到你这儿就不成立了,你是孩子,因我出生,这不是交易,是一个单方行为,在这里,惟独在你,我的自私法则走到了尽头。

  如果说我对你怀有深情,那也不是白来的,你一生下来就开始给予,你给我带来的快乐是我过去费尽心机也不曾得到过的,我跟人说过,没想到生一个孩子这么好玩。相形之下,养你所花的金钱微不足道,所以咱们俩要有账,开始就是我欠你。

  如果你鄙视我我不能无动于衷,这个世上大概只有你才能让我鄙视自己,所以我比你更迫切需要一个鄙视自己的理由,我怕你轻率地原谅我同时给我借口原谅自己。

  离你越远,越觉得有话要跟你说,在你很小的时候就想,等她大一点,再大一点。二○○○年开始我给自己写一本小说,本来是当给自己的遗书,用那样的态度写作,把重要的人想说的话那些重要的时刻尽量记录在里面,当然写到了你,写我们在一起时的生活。写到你时闸门开了,发现对你有说不完的话,很多心思对你说才说得清比自言自语更流畅,几次停下来想把这本书变成给你的长信。坦白也需要一个对象,只有你可以使我掏心扒肝,如果我还希望一个读者读到我的心声,那也只是你。

  这种拼命想把自己端出来向你诉说的心情在大大和爷爷猝然去世之后更迫切了,我怕像他们一样什么都不说就离开了。不说,就等于什么也没发生过。我怕被当成另外一个人,这个世界还是很宽容的,至少对死人是这样。我想要你确切地知道我是个什么人,为什么会走到今天,那样也许你有机会和我不一样。我不知道自己的一生意义何在,希望至少有一点,为你的一生打个前站。做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所有说法和实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隙,好像一生都在和这个东西挣扎,分辨力越强这空隙越深不见底,最后似乎只好把这空虚视为答案和真相。大大去世后,我陷入这个空虚。爷爷去世后,这空虚更无边际。他们是我的上线,在的时候感觉不到,断了,头顶立刻悬空,躺在床上也感到向下没有分量地坠落。我也常常想他们,想他们的最后一刻。我把自己想像成他们,每天都是自己的最后一天,我想在这一刻,我也许有机会明白,我们这样来去,这样组成一家人,到底为什么。

  特别怕像和奶奶一样,你也知道,她还活着,我也对她充满感情,可我们在一起就像生人一样。

  很感激你来做我女儿,在这个关头给我一个倾诉机会当我能信任的倾诉对象。在你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你就在暗中支持我,你一直支撑我到此刻。这两年我一样样儿丢光了活着的理由,只有你丢不开。这些日子,是靠你振作起来的。你大概也这样支持了你妈妈。你比你所能想像的还要有力量很多倍对我们来说。不知把我的一生强加给你会不会太沉重。也很难过,一想到我没了之后,你妈妈、奶奶去了之后,你一个人还要在这个世上呆很久,为你自己操心,为你的孩子操心,就觉得带你到这个世界上来真是太不负责太自私了。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王朔:《致女儿书》读后感300字的

  《致女儿书》全书129页,除去插图和答编辑问,主体内容其实只100页不到。前五十页的叙述体理清了中国史的来龙去脉。非常人性化。没老师这么讲过历史。老师们讲历史像火候不到还要清蒸老鳖,囫吞吞就给呈上来,外熟内生看不到血丝还吃的直犯恶心。王朔的白话口吻有些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叙述方式,不同之处在于当年明月写得敬畏,而王朔写得霸气。这种霸气既有力道,又是自觉的,不至于忘形。但他无法把叙述古代史的那种轻松感带到近现代史中。尽管依然是直叙,却显得凝重,凡是凝重的大概都多了份责任感,是真正在乎的。而人一旦有了责任感有了在乎的,都变得可爱。

  当叙述体改为日记体后,《致女儿书》的阅读开始变得混乱。渐进的读下去,像被海浪一波一波温柔地拍打,每涨潮一回每浸润一层,这样无休止地张涨落落,心就湿透了。渐进地讲完一个故事好处在于,等合上书本后,闭上眼睛,再轻轻地呼出一口气,仿佛都还听到潮汐温柔澎湃的袅袅余音。然而王朔的日记没有一个明确的事件线索,或是完整发展的情节。大部分是截取性质的思维片段,虽然大都是厚积薄发,却有延绵不断的坠落感。感觉像跌进汪洋,找不到中心,也看不到岸。意识流的东西若是要去细细地品,需要两种素质:耐心。承受力。

  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

王朔《致女儿书》经典语录

  王朔《致女儿书》经典语录/lizhi63037/

  1、年龄越大,容忍度越小。 王朔

  2、时光过去了,才发现有过幸福。 王朔

  3、跟自然比,艺术首先就是赝品了。 王朔

  4、没有一个孩子是自己要求出生的。 王朔

  5、退出是为了更大型更招摇地进入。 王朔

  6、你可以驱散任何罩在你身上的阴影。 王朔

  7、你就是灿烂,如果灿烂有眼睛的话。 王朔

  8、人这一生,是我们精神分裂时的一个浮想。 王朔

  9、永恒是一幅无涯的壁画,我们是其中的一抹颜色。 王朔

  10、少年和中年的分野是,人小树大,看似遥遥无期。 王朔

  11、人生的意义止于人生,有不做梦的,没有梦不醒的。 王朔

  12、你必须只有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生活表面的相似。 王朔

  13、我们都是上帝,人这一生,是我们精神分裂时的一个浮想。 王朔

  14、诚实大多数时候不会使事情更简单,反而导致尴尬和不必要的浮想联翩。 王朔

  15、家要有孩子,有晚饭。四十五年,一万五千顿晚饭,我和你吃过有两千顿? 王朔

  16、轻视话不道德么?如果世界上只有一个人,也就无所谓道德了。显然道德是人群中的游戏规则。 王朔

  17、我不相信人的想象力会凭空发生。相由心生,都在神经丛上携带了,自然界只是借喻,为大意志赋形。 王朔

  18、要是冒犯了谁使谁不痛快请你这么想:反正咱们也不会永远活着,早晚有一天,很快,就会永不相见。 王朔

  19、永远不要相信别人会原谅你,只要有可能就否认一切,打算撒谎最少要有两套方案,一个被揭穿就撒第二个。 王朔

  20、冬天天冷,大雪封山,一出门就是一溜脚印,跟踪别人经常被人反跟踪,搞不好就被人家抄了窝子,堵着山洞,像守着冰箱一样样吃。 王朔

  21、中华民族是来自五湖四海的,汉族本身就是一个混血民族。北京猿人一个妈生的,流徙四方,五十万年后都不认得了,再结婚也出现杂交优势。 王朔

  22、再困难也要活下去,像今天依然能看到那样,最愚昧的人活得最好,是一批傻子支撑着人类,或者用阿谀人民的人爱说的话 是人类的脊梁。 王朔

  23、植物风一吹就繁殖了,人辛辛苦苦一年最多只能生一个孩子,孩子使人伤心,本来已经放下的,又要转身看,放得下自己,放不下孩子。又要做人。 王朔

  24、你必须内心丰富,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王朔

  25、知道人为什么自杀了,不是渴望摆脱,而是生死无门槛。在同一时间里空间里,呆在哪边都无所谓。不能区别两边,互为延长,像阴霾的午后和晴朗的夜晚。 王朔

  26、一点体力储备都没有,极度扩张一次几天缓不过来。亢奋之后反应还是极度消沉,心情失去了刻度,整个人生没有意义,人类没有意义,只是一些牵挂和虚拟的处境。 王朔

  27、做人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所有说法和实情之间都存在着巨大的空隙,好像一生都在和这个东西挣扎,分辨力越强这空隙越深不见底,最后似乎只好把这空虚视为答案和真相。 王朔

  28、经验告诉我,大部分人不配我用诚实的态度对待。诚实大多数时候不会使事情更简单,反而导致尴尬和不必要的浮想联翩。一般会被指为缺心眼儿,同时助长一种极为不良的心态:自大。 王朔

  29、我越来越觉得我和这个社会有隔阂,有点愤世嫉俗,有这心态应该离人远一点励志网/,不要妨碍那些活得正好的人。从别人的生活中退出来。既平静又焦虑,平静在自己的本来面目中,焦虑在于按捺不住表态的冲动。 王朔

  30、在黑暗中欠下的就是黑暗的,天使一般如你也不能把它变成光明。理解的力量是有限的,出于善良的止于善良,没有人因为别人的理解变回清白,忏悔也能使时光倒流,对我这样自私的人来说,连安慰的效果也没有。 王朔

  31、不能尊重那些低姿态处世的人,是我的一个毛病,根子上还是欺软怕硬,那些有权势的哪怕是公认的二逼我怎么也没跟人当面急过。这很不好,要么就跟所有人急,要么就该跟所有人客气,有什么分歧谈什么分歧,别假装爆脾气。 王朔

  32、我不记得爱过自己的父母。小的时候是怕他们,大一点开始烦他们,再后来是针尖对麦芒,见面就吵;再后来是瞧不上他们,躲着他们,一方面觉得对他们有责任,应该对他们好一点,但就是做不出来、装都装不出来;再后来,一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 王朔

  33、北京冷了,一年又拿了下来。我认识的一个人去年曾对他的女朋友说过,我就想尽快把这一生过完。当时我们都大了,认为他这句话说得很牛掰。他还说过很多掷地有声的话,譬如 崩溃就是想起了以前的历次崩溃 。有时候也想尽快把一生过完,活的太累了。 王朔

  34、在永恒中,人生没有长度,因为永恒没有时间,都在一起,不分你我,不像人可以留意,有属于自己的回忆。那就是善,泰然的,不针对任何东西,又包罗万象,因而壮美,可叫世界。也可叫我,我们,反正一样。我们都是上帝,人这一生,是我们精神分裂时的一个浮想。人生的意义止于人生,你不要悲切,有不做梦的,没有梦不醒的,你要这么看。 王朔

  35、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 王朔

  36、你说你爱我,其实我很清楚你骨子里是脏心眼,是叫我将来在你老了失去劳动能力后保障你 你不肯学习意味着你将来不打算为我的衰老负责任。你看这么多父母都快 已经 把孩子打死了。我靠,您这不是爱,爱是不能交换的,无条件付出,不要回报,想都不想,起这念已是罪恶了,付出中已经达成次级回报 快乐奖赏了;跟牺牲肉体放弃清白遗臭万年享受痛苦那种境界又怎么聊呢 听都没听说过吧?我国人群的基本价值观是混乱的,混沌不明的,越老越不懂事。 王朔

  37、一代人和一代人就是那么一种前仆后继的关系。我有了女儿后首先痛感儒家伦理有悖生活切实感受。孩子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早就抵消了你喂她养她付出的那点奶钱。这快乐不是你能拿钱买的,没听说过获得快乐还让快乐源泉养的这不是讹人么?她大可不必养我,我不好意思。儒家伦常是保护老人的,是保护落后的,是反自然法则的。你看野生动物有养老的么?老动物们都自觉着呢。实际上养老是国家福利问题,不是个人的生物义务,生物义务是养孩子,把dna往下复制。 王朔

  本文地址:王朔《致女儿书》经典语录/lizhi63037/

  分页:12下一页

王朔致女儿: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原标题:王朔致女儿: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想在朋友圈看到我,请加微信号 v600700

  你必须内心丰富,

  才能摆脱这些表面的相似。

  煲汤比写诗重要,

  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

  头发和胸和屁股比脸蛋重要,

  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

  ---王朔致女儿

  王朔,1958年8月23日出生于南京,中国内地作家、编剧。他的代表作有:《玩的就是心跳》《看上去很美》《动物凶猛》《无知者无畏》《致女儿书》《我的千岁寒》《王朔文集》。

  王朔嬉笑怒骂,大胆张扬的“痞子”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他在女儿王咪六岁时与妻子离婚,在《致女儿书》里这样说:

  最后一次离开你们,你妈妈一边哭一边喊你的名字,你不应声,悄悄坐在自己屋里哭,我进你屋你抬头看我一眼,你的个子已是大姑娘了,可那一眼里充满孩子的惊慌。我没脸说我的感受,我还是走了。从那天起我就没勇气再说爱你,连对不起也张不开口,作为人,我被自己彻底否定了。从你望着我的那眼起,我决定既剥夺自己笑的权利,也剥夺自己哭的权利。

  也曾在接受采访时,他表示父亲这个角色自己做得很不好,他说:“我其实我真没想过怎么做父亲,假如让我选择,我宁肯选择不当父亲。”

  这样的一个父亲,这样的经历,女儿王咪的成长却十分顺利。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回国成为《艺术财经》杂志编辑,低调完婚,一步步顺利地走着自己的人生,王咪没有使用父亲准备的“最坏也不过是,我养她一辈子”这个备案,虽然没有多大的成就,但也正是父亲王朔所说的:不需要成功,一切开心就好。

  同时,女儿的出生之后十多年间,王朔的事业更是处于井喷,创造了一系列的影视奇迹,《顽主》、《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编辑部的故事》、《渴望》、《阳光灿烂的日子》,等诸多的作品,期间,情感经历也屡被关注。父亲与女儿各自精彩,成就着各自的人生。

  王朔对于养育女儿的态度,颇为洒脱,甚至任性。除了对女儿的“爱”以外,王朔最看重的是女儿的内在是否强大、是否快乐,至于外在的成绩、成功,在王朔眼里就是个“屁”。

  有多爱?

  看他这么说:“我干吗不对她宽容?我干吗要对她严厉?我希望她干吗呀?我什么都不希望她。我希望她快快乐乐过完一生,我不要她成功。我最恨这词儿了。”

  我有了女儿后首先痛感儒家伦理有悖生活切实感受,孩子给你带来多大的快乐,早就抵消早就超过了你喂她养她付出的那点奶钱,这快乐不是你能拿钱买的,没听说过获得快乐还让快乐源泉养老的这不是讹人么?她大可不必养我,我不好意思。我们的父母这一代丧尽安全感,下意识不自觉——个别人故意——把自己的恐惧传递到孩子身上,家庭其实都破裂了但还拿铁丝箍在一起假装完好。老实说,我这一代孩子身上或多或少都能看到这些破裂家庭关系的影响,多少人家演正常的父母其实已经疯了很多年了。

  中国的事情很镜相,总给人错位倒置感,最后老是要子女原谅父母,虽然大家都很可怜,其间只见强弱关系的转换,亲人之间的忏悔和赦免搞得像做贼,怕丢脸,结果老人鬼鬼祟祟或者假装文静致远,中年发福的孩子都成了伪君子,一家子演戏勤勤恳恳,说起来都默然嘿然家家一本糊涂账。

  譬如说家庭暴力大量的是父母打孩子,这何止是不道德,纯粹是犯罪,弱者的残忍。但是在我们的电视上随便一对父母谈到打孩子都不怕承认——坦承,口口声声为孩子好,我谢你了,真不知道寒碜特别是父亲;心理学家的规劝都极尽温婉生怕惊扰、磕、碰、贬损了他这权力。善良民俗就认为这是可以的,他拥有这个权力,他终身拥有,不管他走到哪儿,丑恶到什么样,你都要对他尽义务。而且你要强调这个,你就让世代中国小孩这一生得不到他拥有的权利,实际上从一出生就剥夺了他免受屈辱、疼痛的权利。人是条件反射动物,哺乳动物都是。你打次猫试试,狗是奴才,狗能不反抗,猫反抗不了也跟你玩阴的——你怎么能指望这样的小孩组成的国家将来一直是个爱好和平的国家?

  我觉得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不太正常,孩子承担这么多的义务,父母拼命来要求孩子,说什么赢在起跑线上我特别讨厌这种说法,把孩子训练成一个赚钱机器,这就叫成功,表面是为孩子好,其实是想自己将来有个靠山,无情剥夺孩子童年的快乐。这是一种颠倒,颠倒的人性,这不是爱孩子,所以就会出现那样奇怪的逻辑,就是我为你好我可以打你,我爱你我打你。我靠,不带这么聊天的。(笑)你说你爱我,其实我很清楚你骨子里是脏心眼,是叫我将来在你老了失去劳动能力后保障你——你不肯学习意味着你将来不打算为我的衰老负责任。你看这么多父母都快——已经——把孩子打死了。您这不是爱,爱是不能交换的,无条件付出,不要回报,想都不想,起这念已是罪恶了,付出中已经达成次级回报——快乐奖赏了;跟我国人群的基本价值观是混乱的,混沌不明的,越老越不懂事。

  至于内在,王朔在送女儿去美国读书的时候,给出的最重要的理由是保护女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她是念到中考的时候,我说你不要参加中考了,你要考过去你就是傻子,你要考不过去,你自信心会受到很大打击。所以我送她去了美国念书。”

  “我说上学你就是为自尊心学习,你学习不好,老师会当场奚落你,你会很没面子。有些老师就会这一套,打击小孩的自尊心。”

  王朔有多在意女儿的内在,还有另一句广为流传的金句:“煲汤比写诗重要,自己的手艺比男人重要,头发和胸和腰和屁股比脸蛋重要,内心强大到混蛋比什么都重要。”后来这句话还成为了不少女孩的座右铭。

  拆解开来:是要会生活,能照顾好自己,独立,健康,内在强大。狂傲不羁的他,却能在养育孩子上凭着这些看上去有点糙有点硌的观点,让女儿健康顺利成长,私以为,这一切是源于王朔对于孩子有很深的信任,这个点是王朔做父亲如此“特立独行”的根本原因。

  王朔有句话印象很深刻:“有时候老师找我开家长会,那些老师到现在还这样告状,说某某同学品质不好,让我女儿不要跟那人来往。小时候老师就爱挑拨小孩关系。小孩哪有品质不好的?我听了都懒得搭理。”

  可以看到,王朔对女儿的关注,根本不在外在的细枝末节上,他最关注的全部是女儿的内在。在他看来,保护好女儿的自尊,让她建立自信,拥有自爱的能力,她自然能hold住自己的人生,hold住人生所有的状况。

  而事实也证明,王朔的做法是正确的。

  来源:择学堂

  亲子育儿经

  长按二维码点选(识别图中二维码)

上一篇:同桌冤家走天下读后感
下一篇:谈生命读后感300字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