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句子大全 >

形容新事物兴起的诗句

形容新事物兴起的诗词

大家都知道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下面是小编给大家介绍的形容新事物兴起的诗词,欢迎阅读。

形容新事物兴起的诗词

1、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祖咏《终南望馀雪》

2、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张九龄《感遇·兰叶春葳蕤》

3、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夜月魂。——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三》

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5、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7、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9、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王昌龄《长信怨》

10、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11、为赋新词强说愁。——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1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四首·其二》

14、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王勃《滕王阁诗》

15、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苏轼《浣溪沙·软草平莎过雨新》

16、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王勃《山中》

17、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18、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高骈《山亭夏日》

19、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杜牧《金谷园》

20、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21、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辛弃疾《清平乐·村居》

22、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王绩《野望》

23、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5、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杜甫《曲江二首》

26、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林杰《乞巧》

27、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李白《子夜吴歌·秋歌》

28、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29、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白《送友人》

30、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李煜《虞美人·风回小院庭芜绿》

31、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郑燮《竹石》

3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3、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34、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张岱《湖心亭看雪》

35、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36、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37、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

38、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李煜《乌夜啼·昨夜风兼雨》

39、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40、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

41、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4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43、清晨入古寺,初日明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4、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45、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46、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五首·其一》

4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48、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49、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50、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51、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杨炯《从军行》

52、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53、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杜甫《月夜》

5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55、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56、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柳宗元《渔翁》

57、刬袜步香阶,手提金缕鞋。——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58、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李贺《李凭箜篌引》

5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范成大《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60、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61、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62、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63、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对雪》

64、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65、黄河落天走东海句子,万里写入胸怀间。——李白《赠裴十四》

66、雪洗虏尘静,风约楚云留。——张孝祥《水调歌头·和庞佑父》

67、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8、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69、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丘逢甲《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

70、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71、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2、雪里已知春信至。——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

73、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74、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5、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76、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李贺《李凭箜篌引》

77、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吕岩《牧童》

78、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杨巨源《城东早春》

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急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解读]在沉船旁边又有千万只船驶过,枯树前面又有千万棵绿树在茁壮成长。唐敬宗宝历二年(公元826年),刘禹锡和白居易在扬州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写诗赠刘禹锡,为刘禹锡被贬二十三年鸣不平,刘禹锡写诗作答。虽然也感叹自己遭遇不幸,埋没一生,自比“沉舟”、“病树”;但又相当达观,看到的是千帆竞发,万木争春,自己并不感到颓唐。诗句形象生动,比喻新颖,包含着一种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至今仍被人常用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由它没落吧;新生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千帆过:船只来来往往很多。万木春:万木生机勃勃,欣欣向荣。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

??[解读]苍茫的沙漠中,升起一缕孤单的狼烟,直立而上;长长的黄河上,映照着将落的太阳,又红又圆。诗句将塞外奇特的风光,写得开阔鲜明,气势雄浑,如在眼前。“直”、“圆”二字传神,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巧妙地表现了诗人的亲切感受。诗人把自己只身赴边的孤寂的情绪溶化在自然景观的描绘中。近代王国维称这两句诗为“千古壮观”的名句。大漠:沙漠。孤烟:指狼烟。烧狼粪的烟,直上而且不散开,容易看得见,古代用来做军事报警。直:孤烟高而不散的样子。长河:指黄河。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解读]平原上长满了茂盛的野草,每年一度秋枯春荣。无情的野火哪能烧尽,温暖的春风又使它发芽滋生。前两句写出了野草一枯一荣的自然规律,后两句写出野草绵延繁荣的具体形象,热情赞颂了野草虽备受摧残,但枯后复荣,顽强坚韧的生命力。现常比喻革命的力量是阻挡不住,扼杀不了的。此诗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传说后来他从江南到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谒见老诗人、著作郎顾况。顾况看到他姓白名居易,就说:“长安物贵,居大不易。”接着看诗卷第一篇《赋得古原草送别》,读到“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就说:“有句如此,居亦何难,老夫前言戏之耳。”因此替他宣传,称道他的才能,于是白居易名声大振。离离:形容春草茂密繁盛的样子。枯荣:一年一度,秋枯春荣。枯,枯死,荣,茂盛。

形容迎接新事物的诗句

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

关于“新事物”的诗句有哪些?

1、《早兴》

唐代: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睡觉心空思想尽,近来乡梦不多成。

2、《洞仙歌·雪云散尽》

宋代:李元膺

一年春物,惟梅柳间意味最深。

至莺花烂漫时,则春已衰迟,使人无复新意。

予作《洞仙歌》,使探春者歌之,无后时之悔。

雪云散尽,放晓晴池院。杨柳于人便青眼。

更风流多处,一点梅心,相映远,约略颦轻笑浅。

一年春好处,不在浓芳,小艳疏香最娇软。

到清明时候,百紫千红,花正乱,已失春风一半。

早占取韶光共追游,但莫管春寒,醉红自暖。

3、《青青陵上柏》

两汉:佚名

青青陵上柏,磊磊涧中石。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

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洛中何郁郁,冠带自相索。

长衢罗夹巷,王侯多第宅。

两宫遥相望,双阙百余尺。

极宴娱心意,戚戚何所迫?

4、《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宋代: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5、《新雷》

清代: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与新事物有关的句子

1、大多数人是保守的,不轻易相信新事物,但能容忍对现实中的众多失败。——卡莱尔

2、发现新事物和作出新发现,是很大的满足。——伏尔泰

3、独创性并不是首次观察某种新事物。——伏尔泰

4、一个事物被否定了,一个新事物在更高水平上开始了。——黑格尔

5、新事物的香味太过浓郁,他们虚脱的头脑受不了,必须靠时光冲淡这一味道。艺术品一定要积满陈年灰尘后才会有人领悟。——《红与黑》

6、“拿来主义”,是学习的一条捷径。工作中遇到新事物或新的困难时,不妨先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这可能少走很多弯路,比自己闭门造车效果好得多。——李彦宏

7、人的头脑,无非是感官所得的种种印象的反映,就会被如潮的新事物所征服。它忙于积贮新的概念,就来不及顾到旧的意念了。这样,就忘记了过去的恋人,撇下了忧愁,看不见死亡了。——德莱塞

8、新事物的香味太过浓郁,他们虚脱的头脑受不了,必须靠时光冲淡这一味道。艺术品一定要积满陈年灰尘后才会有人领悟。——司汤达

形容新事物出现的诗句

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下列诗句中蕴含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②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③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

形容新生事物的诗句,新生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正确错误

形容新生事物的诗句,新生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正确错误

时间:

摘要:新生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正确错误,错误。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旧事物存在有它的理由,新生的未必合理。只有符合客观律、顺应历史潮。。。

问:诗句“—,—。说明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

答:长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赶旧人。古训增广贤文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芳林新叶催叶,前波让后波。唐。。。。

问:新生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正确错误

答:错误。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旧事物存在有它的理由,新生的未必合理。只有符合客观律、顺应历史潮流的新生事物才能力最终战胜旧事物。

问:什么诗句说明了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记得的暂时只有这个了。

问:两种显示器所引发的悖论思考—新事物“不一定”会取旧事物_。。。现象★无论是看图片、看或玩游戏,液晶显示器(lcd)的效果普遍都差到。。。

答:新事物“不一定”会取旧事物你说的很对

问:表现新生事物取旧事物的诗句。越多越好。

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禹锡酬乐天初逢席上见赠[解读]在沉船旁边又有千万只船驶过,枯树前面又有千万棵绿树在茁壮成长。唐敬宗宝历二年。。。

问: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或者为什么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答:新生事物是指进步的、必然向前发展的、具有远大前途的事物。这是相对旧事物而言的,而旧事物则是正在走向衰亡、逐步丧失其存在必然的事物。新生事物对比旧事物。。。

问:什么是新生事物?

答:以我这个老的认识来看大概是这样的:时尚应该属于范畴,是一种经过加工、思考、汇总出来的东西;时尚感觉上是少数人、特定人的东西,好像与常人的生活。。。

问:新生的宝宝最喜欢哪种声音?

答:新生儿会辨别家人(尤其是他们的母亲)的声音,而不会辨别陌生人的声音。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是,新生儿拥有一种所谓的“认知记忆”,定义为:能够注意到熟悉。。。

问:表示‘新生事物是挡不住的’的诗句除啦山带有人才出,各领数百年。

答: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两层意思,可以说明顽强的生命力,也可以说明新事物

问:为什么人们总是怀疑新生事物?据说蒸汽船首次试航,两岸不断起哄:动不了,动不了,绝对动不了!没想到船。。。

答:俺倒是宁愿相信所有的不了。怀疑新事物是很正常的心理(不是说正确噢),狗见了陌生人,总是要叫两声的(非贬义,纯比喻)。

问:一件新生的事物刚刚出现虽然很弱小,但它是难以禁锢的,我们常用。。。速度

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万涓成水汇:成河。: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问:这新生事物你怎么看?“狗”环保狗

答:“狗”的颜色造型蛮吸引人滴,不过呢!听轻轻说神,所以俺得先回去让俺买一个给俺试试,然后再回来答题,大师您可别急着结题喔!广告之后俺一会儿就回来。

问:启示我们要支持新生事物的诗句是

答: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禹锡长后浪推前浪,一新人胜前人—

问:问题为什么说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答:

答: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所谓新生事物就是指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有远大前途和强大生命力的事物就叫新生事物。新生事物之所以不呆战胜有个理由:新生事物是。。。

问:什么是新生事物?

答:新生事物就是一个有利于地发展,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而旧事物丧失了存在的必然,失去了生命力和发展前途,。。。

问:人弱点人弱点会通过什么事物而影响到人们自身的认识?

答:人的弱点;人是动物,大部分机能与动物没什么分别,动物的弱点也是人的弱点。但人的成功之处在于人能够通过后天努力,不断控制、克服自己的缺点。。。。

比喻新生事物刚刚崭露头角,常用到什么诗句?

问题描述:

比喻新生事物刚刚崭露头角,常用到什么诗句?

是一位南宋诗人。2个回答分类:语文

问题解答:

我来补答

宋诗《小池》

作者: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荫照水弄轻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诗意:荷叶,未展开的荷叶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今译]小小的荷叶才露出尖尖的角儿,早有一只蜻蜓停歇在上面。

[赏析]诗题“小池”全篇都在“小”字上做文章。诗词需有不同的题材与刚才,有的重大题材,须写出壮阔的境界、恢宏的气势;有的题材甚小,仅是生活中一个细节,但却能写出幽情逸趣。所以王国维说:“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人间词话》)。这两句好似一个盆景,一帧小画,写出了一种小巧玲珑、富有盎然生意的胜境:新荷初出水面,绿嫩的叶子似睡眼未开,一只小小蜻蜓已飞停在上头。“才露”“早立”四字,注入诗人观感,融情入景,妙趣天成。

古诗文默写①一诗中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诗句:。。②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句子:。。③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题目和参考答案————

古诗文默写。(共8分)

【小题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

【小题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题3】,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小题4】,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

【小题5】使用典故,含蓄委婉表达自己归来时老友已逝,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无限悲痛惆怅之情的诗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小题6】《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名句名篇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沙场秋点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3、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武陵春》李清照)

4、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江城子?密州出猎》)

5、力尽不知热,______________。(《观刈麦》白居易)

6、今夜偏知春气暖,______________。(《月夜》刘方平)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题型:名句名篇

古诗文默写。(共8分)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十则》)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4、,甲光向日金鳞开。(李贺《雁门太守行》)(

4、

5、使用典故,含蓄委婉表达自己归来时老友已逝,物是人非,恍如隔世的无限悲痛惆怅之情的诗句是,。(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6、《出师表》中表明侍卫之臣和忠志之士义无反顾为国效力原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查看答案和解析

科目:初中语文

古诗文默写(共6分)

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的诗句:,。

②请写出古诗词中描写儿童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写出古诗词中抒发老当益壮的豪迈情怀的句子:(写出连续的两句即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和解析

代表新事物的诗句

代表新事物的诗句我来答答题抽奖

首次认真答题后

即可获得3次抽奖机会,100%中奖。

更多问题

人生哲理的古诗词

人生哲理的古诗词

1、【题目】题西林壁(苏轼)

【诗词原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立场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的结论。人们只有摆脱了主客观的局限,置身庐山之外,高瞻远瞩,才能真正看清庐山的真面目。要认清事物的本质,就必须从各个角度去观察,既要客观,又要全面。

2、【题目】观祈雨(唐李约)

【诗词原文】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耽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3、潍县署中画竹(清郑燮)

【诗词原文】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哲理】唯物主义认为,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但是人们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却往往会形成不同的认识和结论。从人的主观因素来说,主要是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因素造成的。诗中描述的祈雨场面就非常鲜明的告诉我们,在阶级社会中,由于人们分属于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阶级立场,因而,他们对许多问题的看法(反映)都大相径庭。我们要正确地认识事物,首先必须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去看问题。

二、联系地、发展地看问题

4、【题目】琴诗(宋苏轼)

【诗词原文】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哲理】美妙的乐曲是一个有机整体,而整体都是由若干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部分、要素构成的。在乐曲、琴声中指头、琴、演奏者的思想感情、演奏技巧等部分、要素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它们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就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的矛盾双方的联系。因此,这首所揭示的,就是琴、指头和琴声三者之间的矛盾关系。如果把演奏者包括在内,那么,演奏者的思想感情和技能与琴、指之间的关系,又可以看作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内因)和事物的外部矛盾(外因)之间的关系。前者是音乐产生的根据,后者则是音乐产生的条件,两者缺一不可。

5、【题目】戏为六绝句(之一)(唐杜甫)

【诗词原文】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今人嗤点流传赋,不觉前贤畏后生。

【哲理】

(1、从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前后相继的发展过程,离开了对历史联系的分析,我们不仅无法正确认识昨天的历史,也无法正确认识今天的是未。割断历史、否认联系,盲目的嗤笑传统、否定前人,必然导致民族虚无主义。

(2、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是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研究任何我,都不能割断历史,都不能以今天的成熟去否定昨天的幼稚。对前人要采取历史主义的态度,不能用今天的淹灌和标准去看待和衡量过去,更不能苛求古人。

(3、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的观点看问题,一方面,要正确分析和区分前人的成就和缺陷、是与非、功与过、精华与糟粕等;另一方面,还要进一步分清哪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哪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等。

6、【题目】八阵图(唐杜甫)

【诗词原文】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减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哲理】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有它的整体和部分(全局和局部),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首先,整体和部分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其次,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某种条件下,关键的部分甚至能够对全局和整体起决定性作用。诸葛亮多年苦心经营,巧妙布置八阵图,都是为了一个全局性的战略目标——“吞吴”,而刘备的报仇之举则是部分、局部的小目标。办事情只有从整体着眼,统筹全局,才能选

1/6

上一篇:求职用一句话介绍自己
下一篇:描写仙人球的优美句子
返回首页

相关文章

Weibo Article 1 Weibo Article 2 Weibo Article 3 Weibo Article 4 Weibo Article 5 Weibo Article 6 Weibo Article 7 Weibo Article 8 Weibo Article 9 Weibo Article 10 Weibo Article 11 Weibo Article 12 Weibo Article 13 Weibo Article 14 Weibo Article 15 Weibo Article 16 Weibo Article 17 Weibo Article 18 Weibo Article 19 Weibo Article 20 Weibo Article 21 Weibo Article 22 Weibo Article 23 Weibo Article 24 Weibo Article 25 Weibo Article 26 Weibo Article 27 Weibo Article 28 Weibo Article 29 Weibo Article 30 Weibo Article 31 Weibo Article 32 Weibo Article 33 Weibo Article 34 Weibo Article 35 Weibo Article 36 Weibo Article 37 Weibo Article 38 Weibo Article 39 Weibo Article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