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拙政园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船头研鲜细缕缕,船尾炊玉香浮浮。
短长条拂短长堤,上有黄莺恰恰啼。翠幕烟绡藏不得,一声声在画桥西。
高梧一叶下秋初,迢递重廊旧寄居。月过碧窗今夜酒,雨昏红壁去年书。玉池露冷芙蓉浅,琼树风高薜荔疏。明日挂帆更东去,仙翁应笑为鲈鱼。
孤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底。
堠馆人稀夜更长,姑苏城远树苍苍。江湖潮落高楼迥,河汉秋归广殿凉。月转碧梧移鹊影,露低红草湿萤光。文园诗侣应多思,莫醉笙歌掩华堂。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妓筵今夜别姑苏,客棹明朝向镜湖。莫泛扁舟寻范蠡,且随五马觅罗敷。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交印君相次,褰帷我在前。此乡俱老矣,东望共依然。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遥知未眠月,乡思在渔歌。
。
洛下麦秋月,江南梅雨天。齐云楼上事,已上十三年。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水国多台榭,吴风尚管弦。每家皆有酒,无处不过船。
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吴越千年奈怨何,两宫清吹作樵歌。姑苏一败云无色,范蠡长游水自波。霞拂故城疑转旆,月依荒树想嚬蛾。行人欲问西施馆,江鸟寒飞碧草多。
西风吹冷透貂裘,行色匆匆不暂留。
心随明月到杭州。风清听漏惊乡梦,灯下闻歌乱别愁。
悬想到杭州兴地,尊前应与话离忧。
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
映山黄帽璃头肪,夹道青烟雀尾炉。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父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仲夏夜之梦垂柳依依西湖暖风醉游人。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
“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
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
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
塔从林外出,山向寺中藏(虎丘)
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
老板爱吃南边菜,都到苏州城里来
苏州好,葑水种鸡头,莹润每疑珠十斛,柔香偏乳盈瓯,细剥小庭幽
东西南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
春城三百七十桥,两岸朱楼夹柳条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第1句】拙政园的景观娇媚,文人气很浓。荒僻处,取古道西风之意;清幽处,是小桥流水暖人。亭伴松鹤,堂携红莲。亭有题词,堂有楹联。词、联精心撰构,画意更添诗情。
【第2句】来到苏州第一园林拙政园,它是由明代御史王献臣弃官回乡后修建的,取晋代文学家潘岳《闲居赋》中筑室种树,逍遥自得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此亦拙者之为政也句意而得名。园内的景致真可谓人间仙境,如梦如幻。亭台轩榭的建造,古法古风,巧夺天工。
【第3句】还记得大诗人陶渊明有这么一句诗词,短短十个字,却悠悠如天高云淡,幽幽如宁静致远。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正是此诗淡雅芳心,归居田园,而得楼名见山楼。不过,拙政园虽名为见山,却景色见于水。
【第4句】拙政园,楼为心,水为局,三面环水,主面向北,倘若推窗外望,各处亭台,宛如碧人,清风拂面,与见山楼隔河相望。水岸垂柳依依,芙蓉送香,石板曲桥将游路和东面轩廊相连,又见竹林古树葱葱郁郁。正如:林气映天,竹阴在地;日长若岁,水静于水。
【第5句】拙政园,亭上一立,风送荷香;堂里一坐,似闻主人小语,真个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啊。若非游客如织,谁都会捡拾起人去楼空的几分惆怅的。
【第6句】拙政园,各种珍奇的花草树木,争奇斗艳,美不胜收。东园之中,看过了天泉亭,缀云峰,我来到了芙蓉榭,只听这名字就感觉好美。榭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建筑形式,凭借周围风景而构成,形式灵活多变。芙蓉榭一半建在岸上,一半伸向水面,灵空架于水波之上,好像亭亭玉立的少女,含羞地望着池中大朵盛开的荷花。
【第7句】在拙政园东园兜了半天,似乎是沉醉于那古亭楼宇间,其间清风徐徐,送来几许淡淡荷香。不过,足踏中园,才知原来是别有洞天。这出水芙蓉,似乎也就得在中园,方能一睹其真正的嫣然一笑。也正是众人其说,这中园乃为拙政园主景区,精华所在。若说东园是以古体楼宇为心的话,那么这中园则大部分布局是在水池上了。亭台楼榭皆是临水而建,有的甚至是直接架空于碧波之上,好生妙意!
【第8句】拙政园确实很美。亭台楼阁的布局,假山池沼的搭配,花草的栽种,回廊的界隔,远景近景的层次,都着眼一个美字,而且绝不雷同。在这样的园里,何愁读不进书,写不出诗来?
【第9句】拙政园,走累了,坐在精致古朴的回廊里休息,眼睛却一刻也闲不下来,湖中的睡莲,温柔而娇美,一对鸳鸯在戏水,感受着美好的春光,享受着神仙也羡慕的欢乐。想起一首歌的歌词:鸳鸯双栖蝶双飞,满园春色惹人醉,
【第10句】老早就听说过拙政园的名字,它是江南最大的古典山水园林。最初为唐代诗人陆龟蒙的住宅,明正德四年,弘治进士、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聘请著名画家、吴门画派的代表人物文徵明参与设计蓝图,历时16年建成。借用西晋文人潘岳《闲居赋》中此亦拙者之为政也之句取园名,暗喻自己把浇园种菜作为自己(拙者)的政事。为了熟悉这个园林的诸多情况,在家里做足了功课。
【第11句】印象最深的是拙政园李秀成的读书亭了:假山之巅,松柏丛中,一几一凳一条石而已。想象中,戎马之余,将军引吭长吟,白鹤舞于侧,鸣蝉遥相应,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第12句】坐在飞机上,从窗子努力地向下看,苏州远了。护城河安静地捧着老城,如女子丝绸衫的蕾丝领口,散着淡淡的优雅和灵巧。青砖黛瓦,软语侬音,花木扶苏。石板街道逼仄,拱桥台阶凭水自映,依稀吴国故都的样子。那些起脊飞檐的小房子挤在一起,亲亲热热啊,能放心地存放灵魂。像我这样,拙政园里走一遭,就把自己丢在那了。
【第13句】再到拙政园中园,游览了玲珑馆,东侧花墙分隔的独立小院是海棠春坞,书卷式的砖额,造型别致。坞内繁花似锦,那种美,犹如小家碧玉之娇羞。好想在这里安静地读书,享受这清雅幽静的氛围。我漫步园中,眼中的景色真是美不胜收。来到一处廊桥,朱红色的桥栏倒映水中,宛若一道天边的彩虹。
【第14句】拙政园,梧竹幽居是一座方亭,构思巧妙独特,意趣别致,为中部池东的观赏主景。此亭外围为廊,与天泉亭颇有相似,却又是各分秋色。红柱白墙,相映成辉,色彩鲜明,万丛荷叶中,托出这么一朵莲花,犹为赞叹。飞檐翘角,粗细分明,色泽光明,游刃有余。背靠长廊,面对广池。闲来无事,长廊漫步,偶时向水里投些鱼食,看鲤鱼成群游动,不时摇曳着水中莲花,姗姗动人。
【第15句】拙政园里有一棵140多年历史的枫杨树,树冠饱满,叶片青绿,而下半截却是个空壳,粗糙坚硬的树皮敞开着胸襟,坦荡荡容纳四方。我站在它的脚下沉默良久,沧桑岁月里,世间悲欢离合,熙熙攘攘人事层出不穷,还在演化着,有什么可在意的呢?12下一页
无墨子发表于
多谢慕容君指点,先生说的是,改了下如对仗结,不知妥否?多赐教!奉茶!
墨兄,无须客气,这样我反而不自在啊。大家交流推敲,都是朋友。
咱们讨论一下,四句都是景致,这个在老杜的绝句里有。我们不讨论这样可否,就诗句而论,我觉得尚缺乏一种美感,这可能与我偏爱有关,如果最后一句能把“一步洞天”改成动词或者形容词是否会好些?
【-诗句】
居士高踪何处寻,居然城市有山林。(清·王赓言《游狮子林》)鸥鸟群嬉,不触不惊;菡萏成列,若将若迎。(蒋堂《北池赋》,北池为唐宋时代苏州官府园林)
懒云仙,蓬莱深处恣高眠林泉爱我,我爱林泉。(吴西逸《殿前欢·懒云窝》,懒云窝为元代苏州宅园)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沧浪亭联)
苍松翠竹真佳客;明月清风是故人。(狮子林立雪堂联)
江山如有待;花柳更无私。(拙政园与谁同坐轩联)
闲寻诗册应多味;得意鱼鸟来相亲。(拙政园绣绮亭旧联)
俯水枕石游鱼出听;临流枕石化蝶忘机。(虎丘花雨亭联)
夜读苏州诗,襟怀尽冰雪。
飘飘关塞云,微微河汉月。
秋兰南窗前,清香静中发。
怀我千载心,岁晚更幽绝。
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君到姑苏间,人家皆枕河。故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唐代诗人杜荀鹤
一迳抱幽山,居然城市间。(宋·苏舜钦《沧浪亭》)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元·维则《狮子林即景》)
绝怜人境无车马,信有山林在市城。(明·文徵明《拙政园图咏·若墅堂》)
不知城市有山林,谢公丘壑应无负。(清·徐崧《秋过怀云亭访周雪客调寄踏莎行》。怀云亭即今苏州北半园)
隔断城西市语哗,幽栖绝似野人家。(清·汪琬《再题姜氏艺圃》)谁谓今日非昔日,端知城市有山林。(清·乾隆《狮子林得句》)
苏州园林的历史背景和艺术审美两相比较,我还是觉得审美更为重要。但是要想表述清楚却并不容易。对于很多游客往往注重于园林的历史背景和故事,满足于道听途说的出典,不辨真假,全盘接受,我觉得是很可惜的。
据我看来,赏析拙政园、赏析园林需要一个
“慢”字,需要用自己的五官去感觉园林之美,包括视听闻触嗅来慢慢地赏析。也就是静静地听、淡淡的看、轻轻地闻、深深地辨析思考。其中思考是最重要的,需要动用你全部的历史文化知识储备,尽可能地追求古人的所思所想,理解古典园林的美之所在。
园林之美需要静静的听,那是学习古人听取大自然的天籁之音。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春天的鸟鸣、夏天的雨声蝉声、秋天的虫鸣、冬天的松涛声、潺潺的流水声都是我们古人所追求的天籁之声。拙政园内的“留听阁”是在深秋季节,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冷清萧瑟的诗意。
“听雨轩”是夏日的夜晚,在窗明几净之处一边读书,一边听窗外雨打芭蕉声。当然冬天里如果下雪那就更好,周遭一片寂静,黄昏时分在雪花落地的沙沙之声中品茗,是在一种独特的享受。园林里的春天是美好的,清晨远近会传来莺歌雀鸣,给人带来春天的气息。沙孟海老先生写过一块匾“听鹂馆”,悬挂在穹窿山的望湖楼上。这其中就是那种黄鹂带来的春天的脚步声,声声入耳十分传神。
拙政园土山上的雪香云蔚亭有副楹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这是文征明老先生追求幽静的表露,因为幽静所以才能在山林之间听到蝉噪鸟鸣,而对联却是因果倒装,突出一个静字。
小飞虹的南头是一间突出于水中的轩亭,题名为“松风水阁”。匾额取意于《南史》中关于陶弘景的记载:“特爱松风,庭院皆植松,每闻其响,欣然为乐。”每到这里,你需要静下心来,排除嘈杂声,想象那种松涛水声的微妙之处,山林野趣自然呈现眼前。
园林的听觉之美在于一个静,但是园林的静谧环境常常被嘈杂的人声所干扰。游客的汹涌而入,导游的大声喧哗,都把这种园林之美破坏殆尽。这也是园林走向市场经济的一个很难避免的创痛,虽然管理部门做了很多努力,但是现实与私家园林本身的听觉欣赏美完全是背道而驰的。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可以去追求这种宁静,陶渊明《饮酒十三首·其五》诗中写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心既远远地摆脱了世俗的束缚,所处的地方自然就显得超尘绝俗。其实古人也是与我们的处境相同,虽然历史的时代不同,车马喧的社会状况大同小异。古人建造一个园林,不但是为了在城市中寻找山林之幽静,更是为了超脱现实修养自己的内心,真所谓大隐隐于市。
赏析园林除了静静地听,更需要淡淡地看。不但去看园林表层上的珍奇、富贵、万紫千红的景色,更需要去寻找文人雅士失去的理想王国。苏州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隐逸文人的书卷气,那种淡淡的、犹如黑白山水画那种恬淡没有烟火气的生活场景。要想得其韵,确实比较难的。苏州园林一般是私家园林,住宅的后花园,小桥溪水、窄窄的走廊、突兀的湖石假山、一个个被既分割又连续的空间。这些地方一般都是粉墙黛瓦、清白淡雅,没有北方那种艳丽彩色。即使与类似的徽派建筑相比也更显得文雅而含蓄。园林庭院中、墙角处用一两株古木花草、一两块湖石假山、一块水磨砖雕匾额组成一个个建筑小品,十分的经久耐看。譬如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就如此,这一切就需要我们去用那种“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淡泊的眼光去欣赏。
还是来看拙政园,清晨在秀绮亭上向东望可以望到朝霞的绚丽色彩,傍晚向西看可以看到远山的翠黛色,所以题匾为“晓丹晚翠”。待霜亭周围种了些橘子,是需要我们耐心的等待霜降后看桔子红,这是一种饱经风霜的成熟美。我们如果能够剔除浮躁的心态,等那秋霜后的红桔,并且用平淡之心去领略历经风霜的人生,那也是一种古代文人所追求的美。
拙政园的放眼亭、见山楼、倒影楼,有人说那是让人瞭望青山、放眼远望、看水中倒影的地方,但是你真能看得到吗?不知道古代是否因为城内外建筑低矮,或许能看到。但是所谓的山水和倒影,古人为什么如此执着地去追求呢?古人说乐山乐水,水中影镜中花,这都是需要人的定力才能得见到的。《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智者乐山、仁者乐水,这是古代文人所乐于的梦想,这些都需要我们去摒弃世俗的眼光,去用慧眼观看世界,才能寻找到世外的山水和人生的理想。
卅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花馆,我们不但能看到鸳鸯戏水、茶花似锦,更能理解人与自然界的融合。在这古建中我们不但能看到这些,还能看到那种满轩的古建带着四个耳房,透过这些是否就是当年张履谦心目中的昆曲世界呢?如今曲散人去,空留下一座鸳鸯馆!
园林的风景除了需要静听和淡看之外,还需要去深思、去回味。拙政园西部扇亭里横匾是“与谁同坐轩”,很多人不听讲解是不理解的,甚至有人以为是谈情说爱之处。其实此匾额出于苏东坡“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与谁同坐?明月清风我。”这诗句,道出了主人与山水同乐,与天地共存的超脱人生的隐逸意念,我们如果能摆脱世俗的观念,去深思就能对之有进一步的理解和感悟。
玲珑馆的正面匾额上是佛尼音布在宣统二年五月题写的“玉壶冰”三字。初看,立即会联想到唐代边塞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辛渐》中的一句
“一片冰心在玉壶。”比喻人的清廉正直。但在进一步探讨就会发现,王昌龄也是借用了南朝鲍照的《代白头吟》诗篇中“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的句意,盛冰的玉壶比喻洁白无瑕的人品。鲍照之后,从唐代开元宰相姚崇首先承其意写《冰壶诫》,接着盛唐诗人如王维、崔颢、李白等都曾以冰壶自励,推崇光明磊落、表里澄澈的品格。王昌龄不过也是承其意旨,活用典故继续发挥而已。这一典故可以看出,传统文化就是如此层层相依,代代相传。领会古人意思还是需要深深地探索、认真地思考。
远香堂能给我们留下什么悬念?有的说就是王獻臣当时造的“若墅堂”的位置。之所以叫远香堂,那是出自周敦颐《爱莲说》中的一句话“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屈原在《离骚》中说,要"制芰荷以为衣,集芙蓉以为裳",这都是赞扬荷花的意思。因为远香堂北面正朝着荷花池塘,又是开满了荷花,所以是有所指。但仅仅如此并不是他的本意,本意是借用荷花的来比喻做人的品质。暗喻自己“香远益清”、“出淤泥而不染”,以示自己的清高。现在用在王獻臣当年造拙政园时的建筑上,进而认为王獻臣也是“出淤泥而不染”,那就有点牵强附会了。究竟是什么时候建此远香堂?又是谁题留此匾的呢?这就有了深思的价值。
拙政园的名称,听说是王獻臣自己所取。他在《拙政园图咏跋》一文中自比西晋潘岳,说:“余自筮仕抵今,余四十年,同时之人或起家之八坐,登三事,而吾仅以一郡倅老退林下,其为政殆有拙于岳者,园所以识也。”因而取名于晋代潘岳的一句话“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牧羊酤酪,以俟伏腊之费。孝乎唯孝,友于兄弟,此亦拙者之政也。”现在的导游们已经淋漓尽致把这座园林的历史人文故事挖掘一空,进而加油添醋吸引了不少的人气。但此中缺少引导游人去寻找园林的真谛,突现苏州明清文人的隐逸文化和文人书生意气。
拙政园和留园这两座名园相比较,其实是各有千秋。拙政园意境开阔,可以登高望远,可以隔断尘嚣静静地聆听天籁之音,可以吟诵诗词楹联匾额追思古人的情怀。后来者畅游此园,常常为古人的所思所追求而感染。是为记!
目的地攻略游记问答当地向导口碑榜美食林氢气球我的主页